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大小禮拜寺街:建築風格巧

大小禮拜寺街:建築風格巧

日期:2016/12/14 13:22:5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西側十余米處,有一通近期豎立的石碑,上書“聊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大小禮拜寺街街區”,背面刻有街區圖,顯示范圍包括運河以西、東昌湖以東、東關大街以北的禮拜寺街、藥王廟街、小禮拜寺街、清孝街四條小街。

    25日上午,記者來到禮拜寺街,發現較之米市街,禮拜寺街的路況好了不少,一路穿行,很是平坦。而對於這條街區能入選山東歷史文化街區,不少老居民都說這是實至名歸。

    兩寺建築風格巧

    出古城東門,過了東關橋,在東關街的北側有兩條回族群眾集中居住的街道,它們是禮拜寺街和小禮拜寺街。禮拜寺街南起東關街西首,北至水橋,與藥王廟街相連接。街長約200米,寬4米。因此街中段有清真西寺而得名。沿著該街狹窄曲折的道路向北走到盡頭,便到了古老而悠久的藥王廟街。藥王廟街南北走向,南起水橋,北至東升橋與原鐵塔體育場相通的東西路,長約250米,寬4米。因其北首路口東北角處原來有座藥王廟而得名。

    小禮拜寺街位於禮拜寺街東,東關大街中段路北,自區總工會向北至原鐵塔體育場。該街長約500米,寬6米。此街原為三部分,北段因靠近鐵塔寺遺址,稱鐵塔寺街;中段從鐵塔向南到白玉橋,稱小禮拜寺街,因中部建有一座規模較小的清真東寺而得名。南段原稱“穿廊底”,後附屬於東關大街。後因街巷改造,居民搬遷,三條街一並稱作小禮拜寺街。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禮拜寺和小禮拜寺。

    禮拜寺又稱清真西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由東昌府守備白粼主持興建。寺院占地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0平方米。寺內有影壁、望月樓、禮拜殿、宣禮樓、對廳、南北講堂等。全寺建築為磚木結構,布局對稱嚴謹,構思精巧,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形式與阿拉伯裝飾風格的完美統一。 
    小禮拜寺即清真東寺,始建於明代,占地2400平方米。大門東向,門堂掛有紅底金字“清真寺”的巨匾一塊。內有禮拜殿、望月亭、誠信堂、古井、花壇、沐室等。大殿由前後殿兩部分組成,前部為單檐硬山頂、卷棚廊,後部為重檐歇山頂,兩頂勾連搭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