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千古第一村”
日期:2016/12/14 13:06:4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被譽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鐘靈毓秀。
流坑村有著古老驕人的歷史和高度發達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建村(937—943),始屬吉州之永豐縣,南宋時割隸撫州之樂安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個村子大都姓董,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
宋代是流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毀。明清時代,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並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初到清末,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歷時有26所,清道光時達28所。
流坑村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裡,流坑董氏依靠嚴密的封建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系秩序、穩定發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動的遺存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版本眾多的譜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難得的人文景觀。現在仍保存有明萬歷十年族譜3本,清代各房譜牒20多個版本,各種宗廟祠堂58座。大宗祠遺址更是一絕,
流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而聞名遐迩。明代中葉,村子在族人的規劃、營造下,形成了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置門樓,門樓之間以村牆連接圍合的格局。巷道內鵝卵石鋪地,並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村中現有明清古建築及遺址計260余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還有重要建築組群18處、書屋等文化建築14處、牌坊5座、宗祠48處、廟宇8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
推薦閱讀:
溫州蒼南搶修礬都老街古民居
上海斜塔千年不倒之謎
廣州海珠區潘家大院亟待修繕
古田杉洋鎮跻身省級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