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大鵬古城

大鵬古城

日期:2016/12/14 12:34:1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大鵬古城即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東部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占地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爭時抗英名將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和福建水師提督劉啟龍的“將軍第”規模宏大,氣勢不凡。1839年9月,賴恩爵指揮抗英取得勝利的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

大鵬古城

    當年大鵬所城占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城牆由山麻石、青石磚砌成。深圳今天的簡稱“鵬城”即源於此。

大鵬古城

    明初建立了“衛”、“所”的軍事制度。“衛”、“所”是最基本的軍事編制單位,最初一衛編制5600人,每衛設前、後、左、中、右五個千戶所,千戶所一般是1120人的編制。公元1377年,明朝政府在東莞縣城南設立了南海衛,後來盜匪和倭寇橫行,朝廷增設了大鵬千戶所,修築了大鵬所城,城牆長約1200米,城外東南西三面環繞著深3米、寬5米的護城河。大鵬所城從海路與東莞守御千戶所一起扼守珠江口,戰略地勢險要,是外敵入侵嶺南重鎮廣州的必經之地,有省會門戶之稱。

大鵬古城

    因為年代久遠,古城裡許多東西都會自然腐蝕。有人住進去,其實是更好的保護文化遺產。當古城開始出現腐蝕的征兆,人們就會及時發現,及時保護。而如果不住人,古城就會慢慢地腐蝕,後果可想而知。

    古城概況 

    大鵬古城即為此“深圳八景”之首。

大鵬古城

    在深圳市大鵬鎮鵬城村。大鵬守御千戶所置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築城,“內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周圍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有門樓、敵樓、護城河等。清代屢有修葺。

大鵬古城

    城平面呈不規則四邊形,城內有三條主要街道,分別為東門街、南門街和正街,主要建築有左營署、參將府、守備署、軍裝局、火藥局、關帝廟、趙公祠、天後廟等。原有格局基本保留,東、西、南三城門仍保存完好。

大鵬古城

    城內現存主要建築物有振威將軍第、劉起龍將軍第等,建築規模宏偉,保存完好。

大鵬古城

    大鵬所城原為防御海盜、倭寇侵擾而設,清初為大鵬所防守營,康熙年間(1662—1722)又改為大鵬水師營,成為一個管轄珠江外洋東部海路的海防軍事機構。在海上要塞設有九汛,後又增建南頭、大嶼山等4座炮台。鴉片戰爭期間,在抗擊英國侵略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鵬所城是廣東保存較好的一處所城舊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