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吉安釣源古村

吉安釣源古村

日期:2016/12/14 13:02: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位於江西省吉安市西行20公裡,至興橋鎮北行,古樟成林,茂密蔥茏,綠葉掩映下,青磚黑瓦若隱若現。村裡長幼婦孺,怡然自樂,仿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為釣源村。北宋年間,與歐陽修同宗的歐陽氏後裔在此肇基,距今近千年。村人尊歐陽修為宗,村內建有文忠公祠堂,“文行忠信”牌匾至今高懸。村莊建築東西南北向,布局呈八卦圖形,宛如迷宮。青石板鋪成的巷子前窄後寬,150余幢至今猶存的古建築的屋角皆為弧形,大門斜立,人戲稱“歪門邪道”。依村七口水塘,取“七星伴月”之意。

    古建築內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繪和镏金字畫。如镏金圖《訪賢才於渭濱》和《求富亦求壽考》,人物笑容可掬,服飾鮮活,車銮華蓋、灘石樹木、山水雲霓,都完整生動。陳列於各家的朱紅色鎏金雕花架子大床,分別雕飾了麒麟送子、喜鵲登梅、八仙過海、竹節梅花圖。釣源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意趣,盡在其中。

    走近村莊,滿眼是綠。延綿的崗地環繞幢幢青磚黑瓦的民居,僅北部小山上的林帶,就有18000多棵蔥蔥籠籠的古樟樹,分外醒目的是村祠“忠節第”前的4株古柏,直徑1米有余,樹齡近千年。

 

    民居依兩邊的坡勢鋪展,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聯,把村莊分成南北兩半。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巷道,曲折迂回伸向各幢古宅。從平整、光潔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見老屋高低錯落,排列有序,顯得幽得與蒼老,引人入勝。全村現有村民150多戶,800余人,存有明清建築150多處,宗祠、家祠9座,書捨5處,古石橋2座。風姿各異的歷代建築,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風情畫,令人賞心悅目。建築風格的豐富多樣,隱含太極八卦的結構布局,形成了釣源古村群落的顯著特色。

    青石板鋪成的巷道兩旁,是四通八達的排水溝,天下大雨,巷中無積水,房屋前後瓦檐上的騎瓦封火牆,刺向藍天。幢幢民居,既有常見的單檐屋面,又有不多見的垂檐瓦頂;既有1進2廂、2進4廂式廳房,又有庭園式、院牆式等風格迥罕的居室。令人不解的是,釣源村大多是“歪門邪道”,巷路、村道、塘岸沒有一條是筆直到邊的,建造者有意為之,巷道時寬時窄,院角有圓有方,牆面有正有側,形成回環往復、參差跌宕的格局。專家們考證,這是應合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顯現“天人合一”的道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