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中國清代閩地建築結構—女兒牆

中國清代閩地建築結構—女兒牆

日期:2016/12/14 13:20:3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閩地多雨,傳統民居建築多為“四水歸堂”式格局。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其正廳的屋頂要高於兩側披榭的屋頂,這就可能導致下大雨的時候,一部分的雨水從正廳的屋檐沖擊到披榭的屋瓦之上,然後飛濺到廳堂的前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築工匠在正廳屋頂與披榭屋頂的重疊之處設置了一道梯形的矮牆,起到防止雨水飛濺和漫流的作用。這種矮牆,有人在不知道它的確切名稱之前,姑且將其納入“女兒牆”之列。

女兒牆

       關於“女兒牆”的名稱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言其卑小也”,這倒是與本篇中所指的“女兒牆”的特征相吻合。這樣的矮牆,原本只是民居建築整體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在福州及其周邊地區的清代民居建築中,卻是一個在雕飾上大放異彩的重點部位。簡而言之,這種形制的“女兒牆”,在雕飾手法上應用灰塑、彩繪、墨書等各種工藝,而在雕飾內容上則包涵了亭台樓閣、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吉祥圖案、詩詞格言等各種題材,極具觀賞價值。

女兒牆

女兒牆

女兒牆

女兒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