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佛山被隱藏的古建築群

佛山被隱藏的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3:04:5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佛山被隱藏的古建築群

    深水清代民居古村落始建於光緒元年(1875年),保存至今的只剩13間。據專家鑒定,該建築群在研究清代,尤其是晚清時期的嶺南民居建築風格、建築藝術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6年10月,深水民居古村落被佛山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盡管深水古村落群在歷史研究者眼中是一塊無可替代的璞玉,然而,由於位置相對偏僻,交通條件較差等原因的限制,到深水古民居來的游客少,回頭客更少,因此,圍繞它發生的許多故事一直鮮為人知。

    傳聞中的古建築群

    從高明中醫院站出發,乘坐506路公交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便可來到明城鎮深水村。

    下車後,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條筆直的水泥路。道路盡頭,是一片帶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建築特色的普通民居。然而,傳聞中的清代古建築群究竟在哪呢?

    見到背著相機的記者,村民們都顯得很熱情。“來看古村落的是吧?得往裡走,站在村口是看不見的。”村民李叔說。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這些年來村裡不少人家手上都寬裕很多,於是紛紛蓋起了新樓房,漸漸地,古民居群就被新建的民居給包圍起來。

    整齊劃一的布置

    穿過村中新建的禮堂,出現三排棋盤狀排列的低矮老民居。民居前方一塊黑石制成的標志牌顯示,這裡就是深水清代古民居群。

    面朝一灣淺淺的水池,背靠延綿起伏的青山,三排整齊劃一的老房子在四周新建房屋的簇擁下靜靜地伫立著。午後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青灰色牆體上,照映出奇特的影子。這一刻,眼前的山、水和古建築和諧共存。

    “這些房子全都是按座西北向東南的方向布置,所以看起來特別整齊。”李叔說,深水村的古民居全部按照統一標准建造,每間屋子都是進深11米,面寬10.4米。民居整體以耐火青磚砌成,頂上覆蓋瓦片,采用了南方傳統的滴水壁檐疏導雨水的方法。房子外牆上有山水壁畫、各類浮雕以及題有詩詞的五彩畫等裝飾圖案;門楣掛有镂空的木雕祝福牌匾。

    獨特的排水系統

    輕輕推開其中一間的大門,這是村子裡第一間開工建造的房屋,也是李叔高祖父的住處。

    跨入大門,是在嶺南民居中常見的小型天井,天井由大條花崗巖構成。天井後是空曠的大廳。別看這房子老,但它擁有的排水系統可是相當先進的。排水渠道就隱藏在天井裡,幾乎找不到任何類似排水溝渠的痕跡。古村落群全都坐西向東,地基也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雨水、生活污水都經由天井條石之下埋設的排水孔洞,由高向低流入巷道兩旁的排水渠,而後直接注入村前的水塘。

    “前面的小水塘不僅能夠吸納我們日常排出的廢水,還有淨化村居周邊生態環境的功效呢。”村民說。有學者研究深水古民居的設計特色之後,得出了“流入水塘的廢水能夠通過自然界的水循環,逐漸得到降解和淨化”的結論。由於這個排水系統的存在,村內的雨水和生活污水從來都是排洩自如,有一年碰上暴雨,水都從村外河湧溢出來了,而古民居內仍然保持干燥。

    完善的采光系統

    “這裡是廚房,對面是廁所。”順著李叔指點,記者看到大門兩側各有一個十平方米不到的小房間,大廳兩邊的那兩間都是臥室。

    盡管房屋四周沒有一扇窗戶,但身處其中卻沒有陰暗之感,這是由於房子采用了獨特設計的緣故。這種設計使得天井與傾斜的瓦頂共同構成屋子完善的采光系統,保證了白天任何時候都有陽光照射進屋子。同時,為了讓房間裡面也能享受到陽光,四個房門都被設計成朝向大廳的方向,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四門朝廳”式格局。

    此時,屋外正是艷陽高照,但身處古民居中,卻讓人感覺陰涼舒適。這得歸功於古民居獨特的用料與設計。他介紹,作為牆體的耐火青磚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而“四門朝廳”的設計也使得空氣可以自由流通,住在這裡真正稱得上是冬暖夏涼。

    深水村的歷史

    步出大門,迎面走過來一位長者,“村中的長老過來啦。”這位就是如今村子裡年紀最大的老人。

    老人姓李名記,精神矍铄,十分健談。今年已是84歲高齡,曾長期擔任村長一職。

    李伯介紹,這裡的李氏族人大多源於明城鎮東門村。一百多年前,有李氏兄弟四人駕船往返廣州與高明兩地販賣日常用品,日積月累,存下一筆錢,便在此地修建宅院。後來,又有劉姓、蘇姓、張姓等外姓遷入,遂有今日規模。

    近百年來,中華大地雖然內憂外患,戰亂不斷,但村子偏安一隅,倒也繼續紅火過相當長一段日子。“民國時候,還有人從外地過來,租種我們的土地呢。”李伯回憶說。

    而在戰亂時候,村子仍能保持繁榮,離不開背後大家族的支持。“那時我們種出的糧食,三分之一都要交到東門村的大太公那兒,由那邊的長老統一分配,哪家兄弟今年收成不好,挨餓了,都可以去取。整個家族團結互助,才能熬過那段艱難歲月。”

    後來到了改革開放,村子裡有能耐的年輕人都外出經商或打工,昔日喧嘩的深水古民居群也就慢慢寂靜下來了。“現在也就我們這些老家伙偶爾還會回老屋住住啦。”老人不勝感歎。

推薦閱讀:

甘肅靜寧縣周岔村清代戲樓

理縣桃坪羌寨神秘的“東方古堡”

民俗大觀園 周村古商城

山西古建築精華:大陽湯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