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中國古建形式-翼角

中國古建形式-翼角

日期:2016/12/14 13:14: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古代建築屋檐的轉角部分,因向上翹起,舒展如鳥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頂相鄰兩坡屋檐之間。

中國古建形式-翼角


    中國古代房屋多有深遠的出檐。《詩經》就有“如暈斯飛”的句子贊美建築物,可知西周大屋頂已引人注目,但不知有無翼角。出土的戰國銅屋、銅阙和銅器上镂刻的建築圖象都是直屋面和挑出很遠的直屋檐,無翼角。現存最早的屋角做法表現在東漢石阙上,檐口是直的,在45°線上有斜置的角梁。角椽的排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角椽同正身椽平行,愈至角則椽愈短,椽尾插入梁側;一種是角椽逐根加大斜度,向角梁傾斜,如鳥翼上的羽毛,椽尾也插入角梁側,椽長雖也逐根縮短,由於傾斜,所以長度大於前一種。這兩種做法沿用到唐代,翼角的具體形象最早見於南北朝石刻中。最早的實物是五台縣南禅寺大殿的翼角,它的角椽排列方法屬於第二種。

    水戗發戗

    屋角處的角梁斷面高度為椽高的三倍左右,椽和角梁的下端都搭在檐檩上。為使角椽上皮逐漸抬高到與角梁上皮相平,以便鋪望板,在屋角處正側兩面的檩上各墊一根三角形木條,宋代稱“生頭木”(清代稱“枕頭木”)。這樣屋檐至角處就出現平緩的上翹(清代稱為“起翹”)。這做法約始於南北朝後期。中國古代建築翼角上翹的特點,至此形成。

推薦閱讀:

玄學大師教你衛生間裝修風水

中國最早紫砂壺:南京吳經提梁壺

清代墓葬出土 冀南地區罕見

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赴大昭寺檢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