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古建拍攝寺廟禅韻攻略
日期:2016/12/14 12:41:0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一、五台山概況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地處山西省東北部,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其實自古以來很多帝王都熱衷於拜佛,五台山在歷代都受到封建帝王的寵遇,以至於香火繁盛,余緒不絕,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最受皇帝青睐的名山,從而成就了它在佛教聖地中的突出地位。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到過五台山的皇帝很多,北魏孝文帝是第一個巡幸五台山的封建皇帝,也正是他創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另外還隋炀帝、宋太宗、女皇武則天、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甚至六次造訪五台山。
二、拍攝准備
對於喜歡攝影的列位,出門在外,一台合適的裝備是必要的,本篇重點介紹的是山西五台山,而五台山幾大特色便是唐代建築、唐代壁畫、雕塑,佛文化建築等等,所以鏡頭器材的選擇上建議:中長焦鏡頭尤為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建築的精髓往往在於其精湛的細節,拍攝時又無法近距離拍攝房檐、屋頂的磚瓦,所以,此刻就需要長焦鏡頭發光發熱了;另一個就是拍攝宏觀場面必不可少的涵蓋廣角的變焦鏡頭,其中廣角鏡頭表現建築的恢弘氣勢,而變焦則完全是為方便考慮,避免一些現場地形的因素限制取景,影響創作。
為了特殊環境的拍攝質量考慮,可以適當帶一些大光圈的定焦鏡頭如:28mm,50mm,85mm視角,這些鏡頭是可以有效拍到漂亮的特寫照片所用到的利器。
而附件的話,最好備一個輕便,便於行走拍攝的三腳架,用其應付弱光或者力求穩定的現場拍攝環境中。
准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以一起領略唐代建築的恢弘氣勢以及這佛文化的精髓,伴隨著這美妙的光影的同時學習獨具匠心的攝影技巧了。
三、實戰拍攝:佛光寺篇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的佛光新村,因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縣南禅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佛光寺外青山環抱,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地勢低下開闊,寺因勢而建,坐東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1.古建築整體造型拍攝
整體照片一定要有,建議盡量離建築遠一些,這樣屋頂的舉折可以表現得比較直觀,如果以太近的距離仰拍,屋頂舉折難以表現。舉折是確定屋頂斜坡曲線的一種施工方法,宋以前建築一般舉折較小,屋頂顯得比較低矮平緩,宋金以後舉折升高,屋頂較陡。此類照片主要是表現古建築的整體造型,所以拍攝時適合中規中矩,盡量采用中焦鏡頭(35mm以上),防止其變形。
2.利用植物“制造”前景
雖說拍古建築一個很重要的點便是把整體建築物的造型拍的完整,但有時候偶爾“建築一景”的照片也是很有韻味的,它可以貫穿整組建築作品,讓欣賞者更全面的了解到其建築的構造,有時候,一副好的“小景”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拍攝方法,便是利用一些植物來“造”前景,要知道古建築的都是非常之剛性的一磚一瓦,偶爾用一些花草樹木等柔和的植物當前景,與其結合會讓照片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會為整體畫面帶來非常和諧的搭配效果。像上圖這張便是利用了正開的嬌艷的桃花作為前景,使用大光圈讓前景虛化,焦點對到拍攝的主體——古建築上。
3.山寺中桃花的“減法”拍攝
如果正逢四月來到山寺中,會看到開得正盛的桃花,有時因為身處空間的局限性,並不能把一整顆桃樹拍下,這時,就需要用鏡頭“做減法”,選擇一部分來拍攝,再與當時的背景相呼應,會有驚人的效果。
寺內古木參天,殿堂巍峨。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4.古建築細節刻畫表現歷史底蘊
不僅僅是寺廟的拍攝,所有的古建築流傳下來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拍攝古建築的時候注意抓住一些小細節,這些細枝末節便可以交代一幅建築作品的時代背景,比如從中知曉建築的建成年代,那個年代有什麼樣的風格、特色等等。
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余間,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余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這裡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也是旅游者們觀光的勝地。
再來說說東大殿,東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後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寧公遇施資、願誠和尚主持、在原彌勒大閣的舊址上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成的。東大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用梁思成先生的話說,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是典型的唐代建築。同時,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這種梁架結構的使用時間,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可列第一。
文殊殿在寺門內北側,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長的木材,兩架之間用斜木相撐,構成類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減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內空間。殿內佛壇上有七尊塑像,中為騎青獅的文殊,兩旁為脅侍菩薩。東西牆和北牆上,原有五百羅漢的彩繪,現僅存二百四十五尊。
5.利用側光表現立體感
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其精湛的技藝時常被後人津津樂道,尤其在一些古寺中,更是時常看到這些刻有銘文的青銅鼎,這也成為吸引參觀者駐足的一道靓麗風景線,而如何拍好這些漂流的花紋呢?其實可以主要利用側光拍攝,這些花紋凹凸有致,表面結構十分明顯,而采用側光攝影,可造成較強烈的造型效果,讓其精美的雕工在這樣的光下淋漓盡致,所以拍攝時可以多采用側光的機位,相反,如果順光拍攝就會造成畫面過於平坦,沒有立體感。
四、五台山古建築
1.南禅寺
南禅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35公裡。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78平方米。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全院式的建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2.尊勝寺
在山西省五台縣城北20公裡西峽村山峪,為五台山南門道上的巨剎。相傳唐代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在此拜見文殊菩薩,隨之建寺。始建於唐,宋代重修,民國初年又予修葺。寺區古木參天,建築瑰麗。寺前影壁磚雕精巧,寺內殿堂樓閣皆備,一連五進院落,逐級向上,層迭有致,左右設經樓禅捨,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大雄殿台基高聳,建造富麗。無量殿全部磚構,雕刻精致。
3.翠巖峰
位於台懷鎮西北10公裡。地形狀如雄獅,海拔2894米,僅次於北台頂,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頂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山頂有寺廟演教寺,寺內供“儒童文殊菩薩”。中台頂巨石堆積,石面雜生苔藓,陽光照射,碧翠生輝,如蛟龍騰起,人們稱之為“龍翻石”。五台山氣象站就建於中台頂上。創建於隋代。
4.金閣寺
金閣寺位於山西五台山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頂的寺廟建築外,金閣寺所處的地勢最高,海拔1900米,距台懷鎮約15公裡。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金閣寺與中國密宗的傳播和密宗創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師有極密切的關系。
五、拍攝注意事項
1.拍攝寺廟要注意尊重佛文化,有些寺廟裡供奉的神像對於寺廟是神聖的,如果不允許拍攝請不要強行或擅自拍攝。
2.在外拍攝,上山、下山記得做好防護措施,帶好相機包保護好貴重的相機、鏡頭、三腳架等攝影裝備,也要注意財產安全。
3.由於在寺廟多建在山上,攝影器材的選帶,不要為了拍攝過於求多,沉重的器材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要量力而行。
六、最佳拍攝時間
春季:如果想要體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感,拍攝這古詩中的場景,那無疑這是最合適的季節。
夏季:是到五台山旅游的最佳季節。5月以前和9月以後,上山的公路被積雪封堵,難以通行,因此夏季是到五台山旅游的最佳季節,而這時的五台山上也是樹木繁茂,拍攝極佳。
冬季:冬天去五台山,那時冰凍雪寒,充滿另外一種風情,可以拍出別樣的山寺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