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有舉世聞名的碉樓群,番禺坑頭村也有秘魯華僑建築群,其至今保存完好的壁畫,反映出清末12萬“契約華工”簽約秘魯,遠赴萬裡之外打工的艱辛奮斗史。這些秘魯華僑大宅大約興建於1900年前後,已有百年左右歷史,如今這些大宅的主人第三代或第四代子孫大部分居住在秘魯,大多事業有成。
番禺旅外鄉親懇親大會剛剛舉辦,記者昨日進入坑頭村,去探聽百多年前海外華人的異國他鄉生存奮斗史。

番禺美麗鄉村深藏華僑大宅
番禺坑頭村風景秀美,而且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漫步於這一千年古村落中,祠堂、寺廟、傳統民居仍保留完好,處處洋溢著嶺南水鄉的特色。
在村中,一群特色鮮明的建築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青磚灰瓦,屋內稍有些破敗,還能看到一些破舊的西洋風格的行李箱,上面布滿了灰塵,顯然,這兒已經很久沒人居住了,但屋子保存完好。村民告訴記者,這並不是村裡最老的建築,其中一處宅子名叫“問蟾”,很有詩意,但具體意思卻不知道。這是100多年前從秘魯回國的華僑建造的,是海外華僑的“洋房”。

大宅基本是嶺南本土風格的,但外面屋檐上的一幅壁畫格外引人注目——畫中有一艘現代大汽輪,高聳的煙囪還冒著滾滾濃煙,岸上有幾個婦女,似乎在送別。“畫的就是當年村民坐船去秘魯打工時的場景!”村裡的人告訴記者,“村裡好多人去南美打工,現在還有好多親人在那邊!”
清末人民生活疾苦,而此時美洲大陸需大量的勞動力,為生活所迫的中國東南沿海大批人口出洋,經夏威夷到達美洲謀生,坑頭村是當年“契約華工”出洋較多的一個村,這也讓其成為番禺著名的僑鄉之一。
據相關記載,1849年,當時秘魯通過了引進華工的移民法,合約是8年。當年10月,第一批“契約華工”共75人背井離鄉,乘丹麥商船經過120天的航行抵達秘魯,從此拉開了華人移民秘魯的序幕。此後的25年間,大約有12萬名華人漂洋過海到秘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