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晉善晉美之三晉古塔

晉善晉美之三晉古塔

日期:2016/12/14 13:10:3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山西簡稱晉,亦稱三晉。山西是善與美之集大成者。

    山西之美,美在曠世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厚重的五千年歷史文化積澱;

    山西之美,美在自然天成、氣勢磅礴、鬼斧神工的三千裡表裡河山;

    山西之美,美在勤勞智慧、崇文善理、淳樸厚重的民風;

    山西之美,美在文化、自然、民風的和諧統一。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歷史人文與地理風情,本報陸續推出“晉善晉美”系列策劃,其中包括三晉之山、三晉之水、三晉古寺、三晉古樹、三晉古渡、三晉古塔、三晉關隘、三晉楹聯等,我們期待通過這樣的梳理,能夠展現出山西表裡山河的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熱愛山西、建設山西,從而讓山西之美走向世界。

 

    演變之下的美

    在佛教歷史與建築藝術發達的山西,找到一座精美結實的古塔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著名的應縣木塔與巴黎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五台山的標志大白塔是典型的覆缽式寶塔,太原雙塔寺的雙塔是我國最高的雙塔,廣勝寺的飛虹塔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琉璃寶塔,普救寺莺莺塔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築之一。來去匆匆的現代游客循著名聲而來,更願意把興趣放在登塔的興奮與激動裡,至於古塔背後的歷史與變遷,則是一個太過復雜的問題。

    事實上,塔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並非我國原產,而是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隨著佛教的流行與傳播進入我國之後,這種最早被稱作浮屠的建築在此後漫長的發展變遷中在地位、名稱、形制、用途、材質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般的塔由塔剎、塔身、塔基、地宮組成,最早用於埋葬佛的捨利。早期塔的形制像僧人化緣用的缽倒扣過來的形狀,因此被稱作覆缽式。這種覆缽式塔最早位於佛寺正中央,後來隨著供奉佛像的佛殿的出現,塔的地位逐漸被取代。塔開始出現在主殿旁的塔院中,在用料上則以木料、磚石、銅鐵為主。

    受中國文化影響,覆缽式之後又演變出樓閣式、亭台式、金剛寶座式等,除埋葬捨利之外,還被用於藏經、標志、軍事瞭望等。如今留存下來的古塔中層數通常是奇數,面數通常是偶數。這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為天,陰為地。所以塔常常承載著古人負陰抱陽、頂天立地的平衡觀念,這既是對塔本身能夠長久留存的一種希求,更是對當地和諧生存環境的向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