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楊林:百年古鎮引人入勝

楊林:百年古鎮引人入勝

日期:2016/12/16 18:35:46      編輯:古代建築
  清幽古雅的蘭茂紀念館。
  依山伴水的田園風光。
  民風古樸的百年老屋。

  嵩明縣楊林鎮抓住全省建設旅游小鎮機遇,以境內豐富的歷史文化長廊、蘭茂文化走廊、古鎮驿道遺址以及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城等歷史人文景觀及自然風光為主題,以臨空經濟建設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滇東古鎮、肥酒之鄉擂響了一曲興鎮戰歌。

  

  深閨之內有歷史

  

  楊林鎮位於嵩明縣境南部,東鄰四營鄉,南與宜良縣和宜良煤礦接界,西與官渡區相連,北與楊橋鄉及嘉麗澤農場相接。這裡交通便利,北距嵩明縣城14公裡,西南到昆明50公裡,五路通昆,古驿道及今之國道,貴昆鐵路,320滇黔公路,昆昭公路、昆曲公路、陽先公路在此交匯。

  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鎮,楊林留存有眾多的文物古跡,縣城遺址、古鎮驿道遺址、水官橋、楊林驿站遺址、楊林書院遺址講訴了一段段古老的歷史。與蘭茂並稱為“兩隱君”的賈惟孝、蘭茂的傳人管氏醫家、楊林肥酒之岳父戴撥貢……眾多的歷史人物讓人更是情不自禁地對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鎮肅然起敬。

  來到楊林,就不能不到鎮上的南街南端,這裡有迭經修葺的蘭公祠,古樸典雅並具較高文化品位的磚混結構四合院建築,正廳3間,左右廂房各3間,門樓3間。正廳內懸掛著蘭茂肖像及古今名人詩詞題賦。右廂房底層陳列著明代醫藥學家、音韻學家、文學家、詩人蘭茂生平事跡組畫、蘭茂部分著作、《滇南本草》藥物標本及蘭學研究成果。廳內廳外,柱上檐下,楹聯匾額,琳琅滿目,漫步祠中,瞻仰咀嚼,不僅可以加深了解蘭茂這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卓越貢獻,而且可以得到清新高雅的藝術享受。從蘭公祠內轉向後面,即是蘭公墓,祭拜之下,猶如與大師有了一次心靈的交融。

  無論是在午後的陽光中,還是傍晚的夕陽下,走近楊林老街,都會有一番莫名的感動,老街裡有七街八巷,住著上千戶居民,這裡的生活很恬淡,老人和婦女或在紅漆大門前閒坐觀望,或在茶館裡悠閒地飲茶,孩子們則蹦跳地追逐嬉戲,一條花狗搖著尾巴穿街而過消失在巷子裡。隨意進入一處老宅,一抬頭就能看到雕龍畫鳳的房檐。花白胡子的老人與他們身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勾勒出的是一副道不盡的滄桑圖。

  近年來,楊林鎮一邊做好歷史文化資源的修復與保護,一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建生態旅游小鎮為目標,切實轉變觀念,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吸引外資參與開發,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使原來一個蒼白的旅游小鎮就此找到了切入口,找到了突破點。

  

  自然天成人不識

  

  “與其讓如此深厚的歷史資源呆在深閨失去芳華,還不如快馬加鞭提前運作,讓其早日重展風姿促發展。”楊林鎮鎮長李永山铿锵有力地說。

  楊林古鎮的風貌不同於一般村落,保護和維護現有風貌的完整性、獨特性,是古鎮保護的前提。 在古鎮開發建設過程中,楊林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先保護再發展,以發展促保護”的原則, 在規劃實施中,體現系統性、長遠性、特色性、便民性,堅持只拆不建,除險加固,修舊如舊的原則,把古鎮劃分為三個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為古鎮核心區,在此區域內,所有房屋及街道布局都要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整治;二級保護區為核心區外圍保護區,在此區域內,所有建築不得超過規定樣式和高度;三級保護區為新城區與古鎮的結合帶,在此區域,所有建築控制標高,使整個古鎮與外界自然過渡。 楊林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投資回報原則,市場化運作。修復“一觀(玄天觀)兩庵(淨土庵、淨水庵)兩祠(蘭公祠、陳公祠)三宮(斗母宮、武顯宮、文昌宮)三殿(大雄寶殿、關神殿、中岳殿)四寺(太平寺、清真寺、觀音寺、如來寺)七閣(文昌閣、魁閣、九天閣、水雲湘廟、桂香閣、玉皇閣、觀音閣)八廟(城皇廟、龍王廟、五谷廟、財神廟、張飛廟、水官廟、東岳廟、山神廟)”,重點是對蘭公祠遺址進行保護與開發利用,使其成為雲南省獨特的旅游品牌。同時,修復古驿道,重建楊林書院,恢復“通京大道”景觀,增加游覽點。同時進行文化開發,挖掘整理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料,利用影視、圖書、報刊雜志等載體把楊林文化品牌推向社會;修建文化展演場所,扶持發展民間民俗歌舞藝術。

  “民居建築依山傍水,房捨布局錯落有致,民房色調自然典雅”,楊林鎮集中精力建設別具風格的蘭茂新村,按照企業出大頭、農戶出小頭、政府投一點、社會幫一點的“四結合”模式,采取統一風格、統一改造、統一綠化、統一管理的方式,最終目的是要“使生態旅游建設有特色有亮點。”

  “我們要以高起點規劃、高品味設計、高質量建設的方案,通過建設搭建一個休閒旅游農業的平台,從而促進農業增收、農民致富。”李永山說,楊林以五龍山為中心貫穿老熊箐、雙龍彎、以蘭公祠為線、海潮寺、核桃、落水洞、老余屯南沖村一片為主。這幾個地區適應於生態旅游開發,松林遮天蔽日,山腰清泉瀉碧,自然風光迷人,果園幽香四溢,舉手可摘,百種野生食用菌美味可口。數十種飛禽走獸自由出沒和諧共處,是人們走進自然回歸理想的去處,使江南水鄉、龍潤酒城、生態旅游區聯為一體,交相輝映。

  

  人好酒好魚更鮮

  

  楊林的文化內涵不只是體現在歷史遺跡與歷史人物上,還在舞龍、腰鼓、秧歌等傳統民俗文化上彰顯。對此,楊林在建設旅游小鎮的同時,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把農村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制定規劃,將傳統文化形式涵蓋在庭院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老年文化、網絡文化中,使之成為農民學文化、受教育的課堂,成為推廣科學技術、帶領農民致富的示范基地,更如同一道盛宴,成為可觀可賞可品的旅游風景。

  結合新農村建設,楊林從實際出發,以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主題,以基本文化活動開展以及活動形式的豐富為主線,以滿足廣大農民的基本文化需求,逐步加強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增強農村文化活動內涵,培育優秀的農村文化干部隊伍,提高農村文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 來楊林的鄉村,可以看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體會與眾不同的樂趣。

  賞民俗,品美酒,感官與味覺的結合,是另一種刺激。到楊林,一定要追隨歷史和名氣,品嘗名滿全國的楊林肥酒。這可是楊林的又一張名片,至今已有120余年的歷史。酒色翠綠如玉、藥味清淡似無、酒味醇和圓潤,入口甜綿,酒色、香、味均別具一格,酒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酵素、維生素A、維生素C、果糖、棗酸等營養成分,具有健胃、滋脾、潤肺、生津、補中益氣、增強心機功能、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常飲開胃健脾,滋補強身。楊林肥酒有“楊林肥酒,天下獨有”的美譽,楊林肥酒因此成為雲南首屈一指的歷史名酒。

  楊林魚塘星羅棋布,更兼水質清澈透明,稻香魚肥,是滇中有名的“魚米之鄉”。伴著美酒的最好下酒菜莫過於酸菜魚,楊林的酸菜魚最早為四川劉明海引入,經過聞氏兄弟改進,以楊林為名號的酸菜魚頓時聲名雀起。

  楊林的酸菜魚,湯紅菜綠肉白。香味可傳數十米,在店門口就能聞到。最關鍵的,就是第一片酸菜魚入口時,酸鹹適中、嫩滑爽口,下咽後微微吸氣,可以感覺到白水煮魚的鮮甜。在一盆楊林酸菜魚裡,其他菜蔬也與鮮魚味道相呼應,脆嫩的洋芋、嚼勁十足的芹菜等,都讓一盆酸菜魚內容豐富,且能滿足各種口味。

  此外,楊林蝦醬、楊林豆腐、楊林骨頭參、牛干巴、稀豆粉……無不色香味具全,一桌美味佳肴讓人留連忘返,樂不思蜀。

  依山傍水的民居,錯落有致的建築,清山秀水的自然風光,再加上純樸的民俗風情,楊林散發出的誘人韻味蕩氣回腸,這些豐富的特色資源讓這個旅游小鎮充滿了魅力,也成為打開楊林興鎮、富鎮的金鑰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