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裡坤加強文物修復挽救工作
日期:2016/12/14 13:19: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巴裡坤加強文物修復
地處東天山北麓的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近年來在文物保護工作中采取強硬措施,邊挽救、邊保護、邊開發,使一些古遺址、古文物得到了有效保護和修復。
巴裡坤古稱“蒲類”,是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是東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享有“草原明珠”“絲路重鎮”“西域名城”之稱。它歷經千年的沉澱,廟宇冠全疆,教育、文風甲全疆,成為西域歷史文化、軍事、商阜和宗教發展史上的神聖之地,也被史學家譽為新疆漢文化的寶地。早在唐朝景龍4年,唐王朝便在西域駐扎了三支常備軍,其中一支(伊吾軍)就駐扎在巴裡坤大河唐城,履行屯田守邊的職責。到了清代,巴裡坤已經成為清軍平叛准噶爾叛亂、捍衛祖國統一、防止民族分裂的大本營和指揮中心。悠久的歷史和各民族的融合,促就了巴裡坤的多元化文化,並遺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目前,全縣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1處、文物網點139處。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巴裡坤縣又新發現文物點51處。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傳承歷史文化,促進愛國主義教育,以進一步推進該縣“文化強縣”戰略的實施,巴裡坤縣委、政府加大了文物保護工作的力度,在充分做好文物的發掘和保護的同時,加大投入,先後修復挽救了15座古門樓,重建了包括松峰書院和清代民宅的古文化一條街,以及孫膑廟、地藏寺、仙姑廟、清代糧倉、漢滿兩城、塔林、碑亭等。並以此為依托,大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傳承活動,不僅活躍了各族群眾健康的文化生活,還帶動了該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巴裡坤縣文物管理局局長蔣曉亮說,這些項目建成後,巴裡坤將形成東有頗具古代游牧民族風格的東黑溝古游牧民族遺址公園,西有神秘而久遠的蘭州灣子3000年前史前人類遺址,南有以心月禅師塔和碑記為主的岳公台文化公園,北有大河唐城、百年老油坊恆古、滄桑的遺存;在縣城,則將形成以地藏寺仙姑廟為主的寺廟遺存,以漢滿古城牆、西域農墾民俗博物館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遺存等諸多文物主題內涵的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