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張家口堡文昌閣

張家口堡文昌閣

日期:2016/12/14 12:51:4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張家口堡文昌閣

    昌閣位於張家口市橋西區堡子裡(張家口市老城堡)中軸線偏南處,是現存明建張家口堡的歷史標志性建築。因原建築集鐘、鼓、樓閣於一體,故有鼓樓之稱,又因台基下開十字券洞,四門通衢,俗稱“四門洞”。

張家口堡文昌閣

    文昌閣,高台式建築,始建於明代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台基正方形,四邊各長14.50米,占地面積211.26平方米,原高8米,後因城區街道墊高路面,今高7.2米。十字券洞之上各鑲嵌匾額題字,南曰“文昌閣”,北曰“鐘樓”,東曰“鼓樓”,西曰“山樓”。券洞中心砌為穹窿頂,中心陰刻八卦石。台基上鐘、鼓二樓及旗桿早年拆毀,僅存基礎。主體建築文昌閣單檐歇山布瓦頂,琉璃瓦正垂脊飾,樓高約7.5米,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單坡頂抱廈,五架梁移柱大木作,檐下施七踩三重拱單翹雙下昂抹斜拱,周遭共計22攢。外檐斗拱及撩檐檩、枋施“雅五墨旋子”彩繪,拱眼壁板作水墨山水畫。內檐梁架椽望徹上明造遍施朱漆,正脊枋下有墨跡“明萬歷肆拾陸年建立”等字樣。在外檐四角以放射狀方向又各設風廊柱與擎檐柱,角科昂頭從風廊柱上插出,而擎檐柱直接支頂在老角梁頭之下,這種外檐柱子的設置方式在張家口古建築中獨此一例,是研究明代地方建築特點的極好實證。

張家口堡文昌閣

    據《萬全縣志》記載:張家口堡城,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築,成化十六年(1480年)展築關廂,嘉靖八年(1529年)改築,開小北門,萬歷二年(1574年)包磚,九年(1581年)增築城垛建玉皇閣。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年間以及民國十四年(1925年)都曾對堡牆、城關、玉皇閣進行過修繕。建於明萬歷四十六年的文昌閣,在歷次對城堡的修繕中,雖沒有明確的維修記載,但根據現存情況,也不排除曾修繕過的可能。

張家口堡文昌閣

    按照明代官式建築等級制度,文昌閣較之清遠樓、鎮朔樓要低矮遜色,體現了鎮城與堡城之間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和規制區別,它所具有的獨特建築手法,為研究明代民間建築提供了珍貴實列。2001年2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淄博忠勤祠

淄博四世宮保磚坊

淄博千佛閣古建築群

淄博爐神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