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同章簡公祠 歲月如白駒

同章簡公祠 歲月如白駒

日期:2016/12/14 13:19: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同章簡公祠

    在廣州市天河區車陂街東岸社區內,同章簡公祠名氣很大。該祠堂經歷了重建、重修、再重建,雖歷經變化,卻越“活”越精彩,歲月猶如過隙白駒,似乎沒有在這座祠堂身上留下半點的痕跡。

    這是一座既古又新的祠堂,建築面積約1100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在東岸社區居委會主任郭艷紅的帶領下,記者和這座祠堂來了次親密接觸。

    龍眼滿枝頭石榴掛紅果

    同章簡公祠,名氣大,雖然藏身東岸社區,但要尋找它並不難。

    從BRT車陂站下車後,找到東景花園,從旁邊的馬路進去,步行約5分鐘,就是車陂湧,經過一座小橋後右轉,直行,步行不到10分鐘,同章簡公祠的大門就出現在眼前。

    這裡有個明顯標志物——池塘。祠堂門前有個大池塘,和池塘一路之隔,有好幾棵大樹,樹下閒坐著不少村民,納涼、家長裡短。站門口看對岸,還有個車陂幼兒園。所以,該祠堂所在的位置可謂是東岸的核心地帶,村民聚集的集中點之一。

    從入口的門進入,走過50米距離,才能見到祠堂的全貌——形制完整、莊嚴雄偉、氣勢非凡。

    既大氣,又古樸寧靜,這是記者進入祠堂的一大感受。這座祠堂富有生活氣息。祠堂內打掃得干干淨淨,第一進大花壇,種植了石榴樹、桂花樹等,郁郁蔥蔥,生機盎然。而在兩側的小花園裡,更是一片青翠,滿眼的綠色。

    石榴樹枝繁葉茂,掛著不少石榴果。據介紹,石榴寓意多子,子孫滿堂延綿不絕,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因意頭好,這棵樹深得居民喜愛。按習俗,這些樹上的石榴不能隨意摘取,但凡居民中有出嫁的女子,其家人會前來求果,捐些香油錢後,可取走一對石榴。這對石榴先供奉在家,等家中的女子出嫁時,隨嫁妝去到新家新房,由此帶去“多子多福”的好意頭。

    龍眼樹,枝頭結滿了龍眼,有些枝條都垂下了“腰”。碩果累累,吸引了不少小鳥前來棲息、覓食。一旦有人輕輕走過,數只小鳥從棲身的枝條飛起,帶來一片熱鬧。 


    600多年歷史曾做過學堂

    同章簡公祠,歸車陂第十四股份經濟合作社管理和使用,是社裡大大小小活動、居民自治的一個場地。車陂十四社老社長簡應時,給記者講述了該祠堂的歷史。

    按老人的說法,同章簡公祠已有600多年歷史。清乾隆元年(1736年),祠堂第一次重建。清嘉慶十八年(1831年),第二次重修。1936年後,無償提供給國家辦學,供廣州市第十八中學使用,直至90年代中期。2002年重建,磚混結果,重建後為族人康樂活動中心。

    記憶中,大約是上世紀70年代,簡伯當時近30歲,是生產隊長,記得每年收割禾苗,還將收割的稻谷攤在祠堂裡曬干。到80年代,學校出租祠堂場地,開起了紡織廠。當時的祠堂變得破破爛爛,屋頂仿佛都要塌下來。經濟社的老人們眼見如此,找學校協商,表示祠堂既然借給學校使用,就只能用來教書授人,否則要拿回來。經多次協商,2000年,祠堂歸還給十四社。

    重新接手同章簡公祠,經濟社籌資200多萬元,重建了祠堂。2012年,又花了100多萬,將祠堂修飾一新。

    多次重建古樸清雅猶存

    青磚碧瓦的同章簡公祠雖然經歷了幾次重建、重修,已不是最初意義上的老祠堂,但其古樸、清雅、莊重,卻沿襲了下來。

    據介紹,同章簡公祠為中國傳統的庭院式磚木結構,兩廊三廳兩天井,布局嚴謹,軒昂雄偉。祠堂內精美的石雕、灰雕、磚雕、木雕俱全,屋頂上有碌灰筒瓦和印有“金玉滿堂”、“壽”字紋飾的瓦當。內部金碧輝煌,斗拱、廂房牆上裝飾了精美的陶瓷花窗,圖案既有五子登科等故事,也有仙鶴、寶瓶、葫蘆等,寓意吉祥、多子多福。

    “龍圖啟瑞燕翼贻謀”,正門門匾為整塊花崗石,上有“同章簡公祠”,字體蒼勁雄渾。大門兩側有花崗巖石鼓,厚重堅固的兩扇紅木大門上彩繪威武的門神,珠三角地區著名門神畫師林宏炬畫的秦叔寶、尉遲恭全副武裝,威風凜凜地分左右。

    祠堂第一進是天井,第二進為中堂,堂正中懸掛“燕天堂”木匾。這裡無論是木屏風還是兩側掛著的賀牌,無不金碧輝煌、金光燦燦,十分大氣、貴氣。第三進為祖堂,正中為拜桌,上供奉著族人祖先的牌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