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丙安村安靜的明清古城堡
日期:2016/12/14 12:58: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丙安村安靜的明清古城堡
丙安村位於貴州遵義市赤水市丙安鄉,地處川黔古道上,距離赤水市十二公裡,三面環赤水河。丙安是從明清時代走過來的,相傳丙安原為“炳灘”,後因是常發生火災,人們認為可能與“炳”字從“火”有關,於是改“火”為“水”,此後果真少有火災。漢字規范後便改為“丙”。1962年建人民公社時,就改叫“丙安”了。據說是為銘記治理赤水河,使大、小險灘惡水變為平安之水的功績而命名的。
由於至今只有一條水路可到城堡腳下,少了外界的紛擾,丙安村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走在小鎮上這裡的舊屋、舊瓦、舊牆飛檐中,都透著歷史的滄桑。
歷史上丙安一直是川南入黔的古道上一重要場鎮,村子兩端朦胧古風的寨子門保存完整。上、下兩道寨子門均為寬2,1米,高7米,小巧別致。門前的高石階是下船而上到村子的唯一通道,兩寨門旁,各有一株蒼勁古樸的大黃桷樹,沿崖壁掏出一凹槽,錯錯落落地建有許多吊腳樓。這些年代久遠的老樓多掩映在綠樹叢和芭蕉林裡,懸空樓、虛腳樓、無底樓、獨柱高腳樓,參差不齊,錯錯落落,別有風韻,沿崖壁修築的石階延伸到河灘邊。
在古村裡僅有一條狹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市。從地圖上看像幽幽古色的葫蘆”石板街,別有風韻。進入寨門,先讓你領略狹窄壓抑的“一線天”街景,轉過急彎便看不到街道,仿佛進入了死胡同,但只要你走近再拐個彎,一條寬敞的石板街便展示在你眼前,使你心曠神怡,如入仙境,風骨詩文頓生靈感。
腳踩著這條帶有青苔的石板街,看著不見油漆印跡的木板牆,陽光從兩邊瓦屋滴水檐之間撒下來,像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滄桑而古樸。沿著這條舊石板路走下去,你;就會走到過去,走到遙遠的明朝清代。丙安歷來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場上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鎮上多數居民以此為業。外來商賈也和繼在場上開店,湖南、湖北人還在此修建禹王宮,即兩湖會館。自清乾隆年間赤水河進行大規模治理後,丙安成為來往鹽船、商賈停泊過夜之地,場市更加繁榮。如今,老街店鋪裡賣著手編的草鞋、粗犷的竹工藝品,敞開門的堂屋裡,圍坐一桌老人玩著古牌,或許這牌的年代太久遠了,少有年輕人參與。
丙安距河灘14米高,三面臨水,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勇浜亦農,是兵家爭奪之地。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負氣出京”遭清政府圍追堵截,逃至川南後,余部選擇丙安場為根據地,遺憾的是剛入河谷口即被清政府派兵截住,未能如願,最終全軍覆沒。長征正時期,紅軍四渡赤水時,紅軍團軍團部曾駐師鎮上指揮渡河作戰取得了戰略性的勝利。
神秘古玄的清石橋長28米,寬4米,橋墩和橋面均為巨型條石砌成,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樣,不知前人是怎樣砌成的。橋上分別有兩條雕刻精巧的石龍和兩只石獅,兩只石獅早年被洪水沖毀,現只存兩條石龍。
另外,丙安的自然景觀也充滿了奇趣。神奇古樸的迎客瀑堪稱赤水河畔第一瀑。寬米高14米的瀑布從百年榕樹腳下瀉出,好似白龍投水,躍飛河上。驚險古湍的大丙灘下丙灘渡懸流數十丈,灘下水深4米,河水湍湍,立於船頭,會感急流震吼,青山飛馳,而頭暈目眩,膽顫心驚,卻又有驚無險,剌激快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