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延福寺:江南最久遠元木建築

延福寺:江南最久遠元木建築

日期:2016/12/14 12:40:0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延福寺大殿

    始建於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位居武義縣桃溪鎮陶村福平山的元代建築延福寺,和金華天寧寺、上海真如寺一起號稱江南三座典型元代木構建築,武義延福寺是代表作,且建築時間最為久遠。 
    梁思成林徽因1934年11月考察測繪延福寺時,對大殿(中廳)斷代為元泰定三年(1326)作品。1960年,同濟大學教授、著名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對延福寺大殿重新調查,從文獻碑記等得出確切重建年代是元延祐四年(1317),後人統一采信陳從周斷代。陳從周調查後,寫有《浙江武義縣延福寺元構大殿》一文,對後人影響深遠,延福寺也就在1960年被公布為浙江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福寺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賜名延福寺。全寺坐落風水寶地,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放生池、大殿、後殿觀音堂和兩側廂房等建築,殿後有石澗井,山門和觀音堂前有石獅拱門。1317年名僧德環重建大殿,“空翔地湧,粲然復興”(1317重建記載)。梁思成稱贊大殿斗拱:“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歷來傳統方式,實為罕見之孤例。”梁在重要著作《營造法式注釋》、《中國建築史》等專門介紹延福寺。解放後,羅哲文、祁英濤、楊力、梁超、陳文錦、呂濟民、謝辰生、黃滋、關口欣也、包弼德等中外學者專家先後考察指導延福寺保護維修工作。書法大家沙孟海、趙樸初、潘力生等為古寺抒寫匾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