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紀念貞潔烈女的古宅------環翠堂

紀念貞潔烈女的古宅------環翠堂

日期:2016/12/14 13:17: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義烏赤岸鎮尚陽村老街的菜市場附近,有一所名叫環翠堂古宅,雖然她在尚陽現今保留的諸多古宅中並不是最雄偉和精美的,但在這個溫文爾雅的名字背後,講述著一位貞烈女子慘烈守節的故事。女子劉氏系毛懋嶔(芳二百廿五)的妻子,環翠堂的門口早先還有一座貞德牌坊,連同這座古宅,是為了表彰劉氏捨身守貞潔的婦德而建立。

    在陽春三月一個飄著蒙蒙細雨日子,我撐著雨傘,穿過尚陽那條長長的老街,密密雨簾中,一座灰牆黑瓦的宅院出現在眼前,我們輕輕邁入大門,整個院子空無一人,但從左右兩廂房的門口堆放著些生活雜物,這裡顯然還有人居住。空空蕩蕩的正屋上方一塊寫有“環翠堂”的牌匾在特別的顯眼,雨水打在厚石沿階和天井地面上發出的“丁冬”聲,在這空寂的院落裡顯得格外的清晰。天井中種植了桂花等長青樹種,增添了古宅的生機。我們在雨中默立了一會,慢慢走向中堂,抬頭仰望檐下,三面檐下的斗拱和蜢腿,木雕也非常的精美,但現在年久失修有蛀蝕,一些已殘缺不全。我想像著當年這裡燈籠高掛,高朋滿座,可如今,斯人已去,蹤跡無存,只留一座古宅,憑人發思古幽情。

    據史料載:劉氏是義烏青巖劉人,秀外慧中,與丈夫毛懋嶔同歲,均生於明萬歷己亥年(1599)。自少女嫁到夫家,賢惠能干,恪守婦德。丈夫毛懋嶔家裡兄弟眾多,他排行第五,劉氏孝敬長輩,還與妯娌之間都能和諧相處。並相夫教子,勤儉持家,幫助丈夫興旺家業。劉氏為毛家一連生了四個兒子,從小教育他們人心為善和仁義禮智信。並分別取名“自強”、“自知”、“自重”、“自勇”,寄托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清順治丙戌年(1646),清軍攻入浙江,南明軍隊節節敗退,一路失手。七月初,南明降將方國安及其殘部帶著清軍去攻打金華,一路燒殺掠奪。初三日經過義烏尚陽,百姓遭殃。是年47歲劉氏雖已半老,但風韻猶在,散兵看到色心驟起,抓住欲行不軌,劉氏挾利刃自衛,將獸兵刺傷後自刎而死,氣急敗壞的獸兵不肯善罷甘休,又殘忍地將劉氏肚子破開才解恨離去。劉氏這一貞烈壯舉無不讓人感動涕零。夫毛懋嶔悲痛之余,連誇劉氏不愧為毛家人的好媳婦。後族人重修家譜,將劉氏事跡記載入《毛氏家譜》,以揚勵其貞烈。其夫毛懋嶔一生剛直公正,克勤克儉,到了老年更是德高望重,為大家所信服,在義烏南鄉一帶尊為楷模。康熙初年義烏縣令孫家棟聞其美德,專門贈“公正”匾獎勵之。毛懋嶔卒於康熙辛亥年(1671)享年72歲。

    時間轉眼就到了100多年後的乾隆朝,劉氏的貞烈故事依然在義烏南鄉一帶廣為流傳。義烏官府也將劉氏的事跡逐級上報朝廷,經朝廷禮部批准,頒發下《京報》的批准文書後,義烏衙門就在尚陽為劉氏設立了貞節牌坊。這很讓毛氏後人引以為豪。乾隆年間,天下太平,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官府奉旨又在乾隆四十七年、五十二年連續2年免去了義烏縣地丁錢糧,百姓得到修生養息,生活日漸富裕。毛氏後人在積攢了一定數量銀兩後,就著手專門為劉氏太婆建造了“環翠堂”,寓意貞烈婦德萬古長青。時嘉慶年初,時任義烏縣令諸自古把劉氏這段經歷載入了嘉慶《義烏縣志》,感動之余,在“環翠堂”圓滿落成之日,特地贈匾“貞烈風世”表示祝賀。環翠堂內共保存有四塊牌匾,在文革期間,堂內包括“環翠堂”在內的三塊牌匾均遭到破壞遺失,只有這塊“貞烈風世”匾依然完好保存在環翠堂內。

    

    環翠堂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經受了200多年無情歲月的摧殘後,已經是老態龍鐘,默默無語地伫立在綿綿不絕的江南細雨中。烈女劉氏的哀婉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會讓世人一直傳頌下去,環翠堂也需要我們後人加以修繕,好好地保護傳承下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