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朱馥生:泛論杭州西湖園林的楹聯文化

朱馥生:泛論杭州西湖園林的楹聯文化

日期:2016/12/14 12:58:0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楹聯(對聯)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文學藝術,早為日韓等多數民族所傳承而成為世界文藝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從我國特有的骈文、律詩的對仗形式中演化出來的,源遠流長,內蘊豐厚。她以最精練的文字、最濃縮的感情,表達作者的心態情志,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因她與我國獨特的書法藝術相結合,更賦以極高的文化情趣與美學價值。

    一、景區楹聯是園林景觀文化內涵的高度概括與美學表現

    園林景觀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綜合體,而景區楹聯就是景觀的豐富文化內涵的高度概括與美學表現。曾經致力於西湖園林建設的已故園林專家余森文先生曾提出"繼承發揚園林命名、題詞、楹聯、匾額的文化傳統,在內容上創造新的意境"的主張。他說:"園林的命名、題詞、匾聯是我國傳統園林的特點,人們在游覽園林、觀賞景物的同時,可以看到各種雅致的題名和匾聯,吟詠一副副對仗工整、詩意盎然的楹聯,既開拓了園林景觀的詩畫意境,又深化了園林藝術的美學情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一副好的楹聯,往往能突出自然景觀的環境特色,概況出人文景觀的歷史背景,使人開闊視野,深化領悟,啟迪心智,"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進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而又具有新意的更高的藝術境界。

    把祖國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觀看作是一幅山水畫卷,楹聯就是題畫詩;把燦爛悠久的人文景觀,看作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某一特定時期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縮影,楹聯就為它配了一首贊美曲,起了畫龍點睛、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大家熟知的昆明大觀樓長聯,蜚聲中外,幾乎成了大觀樓的代號與標志,甚至景以聯傳,長聯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景點本身。如溫州江心寺王十朋"朝朝長長"疊字聯,孤山"西湖天下景亭"黃文中"山水晴雨"疊字聯,九溪俞樾的"重重疊疊山……高高下下樹"疊字聯,充分運用了我國漢字"同字異義"、"一字兩讀"及詞性變換規律等手法,也是名傳遐迩,為景觀生輝的文化精品。

    西湖景區內,許多景點有豐富的楹聯文化積澱,可謂流光溢彩,取之不盡。孤山西泠印社景區、岳飛墓廟景點,都是其中之最,但荒疏的景點也還是不少,如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太子灣公園、新建的幾座博物館等。近幾年來,在杭州市園文局的努力下,經過整理補充已彌補充實了不少。特別是新建景點,如吳山城隍閣、於謙祠、雷峰塔、萬松書院、鼓樓等,主事單位向國內外公開征聯,征集到了不少佳聯,大大豐富了該景區的文化內涵,這是值得高興的。以新建景點而言,如吳山城隍閣內,戴盟撰"縱目覽無余,看寶石流霞,明珠溢影,錢江湧碧,杭郡飛虹,新閣笑迎新世紀;懷思有美,仰歐公寫紀,蘇子題詩,忠肅攻書,青籐作畫,吳山多勝跡,古樟紀歷古春秋"。葉玉超撰"繁吹接濤聲,靜觀堂上文題,蔡歐並美;滄溟開畫境,閒望山頭景色,吳越雙青。"又如於謙祠祈夢殿聯:"問汝何來,欲圓何夢?徇吾所歷,必應所求",角度新、主意好,規人警世,別出心裁。以舊景點的充實而言,如南屏山張蒼水墓,幾年前恢復了牌坊後,坊上石柱重镌了4幅楹聯,這些楹聯都是名家手筆,藝術地反映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歷史地位與愛國情操,這不但突顯了人文景觀的地方特征,而且增加了它的文化內含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功能。

    以西泠橋附近的三座有關歷史人物的亭子,即風雨亭、慕才亭、中山紀念亭作比較;後者無匾無聯,即使是五六十歲的杭州人也不知此亭來歷緣由,誰也不屑一顧,客觀上失掉了它的人文意義。而慕才亭就不同了,有亭額,有楹聯,特別是那副經茅盾改動一字的"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聯,游客到此,總要流連倘徉,欣賞一番;有人抄錄,有人在亭前留影,大大增加了景點的魅力,其旅游價值就不一樣了。而紀念秋瑾的風雨亭、介乎前述二亭之間,當新建成時,有匾額也有楹聯,記得柱聯是魏傳統寫陶浚宣撰的"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可是,後來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竟把匾聯全部撤除了。前幾年,葉聖陶寫的亭匾重又掛了上去,而柱聯還是空空然。年歲大的人還會知道此亭緣由,而青少年根本聯想不起這是一座紀念巾帼英雄鑒湖女俠的建築物。有一年,中央電視台為攝制秋瑾史跡來杭,在風雨亭內向游客采訪,竟無一人知曉此亭命名的來歷。紹興也建有風雨亭,亭柱上镌有孫中山題、田桓寫的那副名聯,盡管亭在山巅,交通也不太方便,但仍然吸引著許多游客,青少年學生更把它作為一個人文勝地,而西泠風雨亭就發揮不了這樣的作用。

    人文景觀的文化韻律,不是一目可以了然的,需要人們仔細咀嚼、反復玩味,對聯(包括匾額、碑刻)就能滿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即使是單純的自然景觀,雖然大多數是有目共賞,可以一覽無余,但要獲得深層次的欣賞感受,也需要用楹聯等文化載體來增加吸引力,幫助游客加深體會,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從東方園林來說,沒有楹聯配置的園林幾乎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原始的、粗野的。景觀配上楹聯(匾額),就注入了文化,塗上了色彩,景觀的風格、品位與知名度會大大提高。 

    (一)采選西湖楹聯的標准刍議

    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名城,夙有"東南第一州"之譽。西湖是東方明珠,世界公園、國際旅游城市,孫中山先生稱之為"國寶"。西湖不但湖山秀美,自然景觀得天獨厚,而且人文荟萃,人文景觀也很普遍。至於園林建築,諸如寺觀廟墓、樓台亭榭、碑刻造像……更是晉唐迄今歷代名家高手留給西湖的寶貴文化藝術遺產,有極為豐富的文化積澱。從楹聯這一領域來說,名聯巧對,俯手可拾,而且配置得當,匠心獨具。因此,脍炙人口,能傳播久遠。例如:

    1.平湖秋月駱成骧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現由蕭娴重寫,失署原作者姓名)

    2.泉董其昌聯:"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現由啟功補書,失署原作者姓氏)

    3.隱春淙亭黃文中聯:"山水多奇蹤,二澗春淙一靈鹫;天地無凋換,百頃西湖十裡源。"

    4.孤山放鶴亭林則徐聯:"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林散之書,惜未署原撰人姓名)

    5.虎跑張寧撰、王澄書聯:山勢北連三竺去,泉聲西自五雲來。

    6.李叔同紀念館沙孟海撰書聯:密身淨名與湖山不朽,驚才多藝開風氣之先。

    7.韬光寺集宋之問詩門聯:(傳系駱賓王所作)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8.陳毅寫蓋叫天墓聯:"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又一副吳湖帆鶴頂格嵌字聯:"英名蓋世三岔口;傑作驚天十字坡。"(蓋叫天名張傑英)

    9.岳墓前松江女史徐氏聯(陸維钊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10.廟趙樸初撰書聯:觀瞻氣象躍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裡駕長車。

    11.湖心亭鄭烨聯(俞振飛寫):亭光湖心,俨西子載扁舟,雅稱雨奇晴好;席開水面,恍東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風清。

    12.西湖月老祠集句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琵琶記句)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西廂記句)

    特別要提一提的靈隱泠泉亭聯,更形成了一組富於哲理、耐人尋味的楹聯系列,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傳誦。這種現象在國內其他景區是罕有其匹的。這組系列,自明代董其昌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迄今已有400余年。董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之後,引來了左宗棠"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俞樾"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到張載陽"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左、俞等聯現已不存,現有石冶棠的"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也很耐人尋思。

    西湖景區內的佳聯不勝枚舉,它們以特有的魅力與光彩映照湖山。綜觀這些名聯神品,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它們不論是自創,或系集句,總是從適時、適地,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以及社會效益等幾個方面來考慮。具體說來:第一是洋溢時代精神,摒棄陳詞濫調;第二是著眼於古都歷史文化,貼合景觀的自然特征與人文特征,防止聯不對景;第三是思想格調高雅,意識健康積極;第四是注重平仄聲韻,符合美學要求;第五是兼顧名人效應,即撰聯者、書寫者的歷史地位與學術地位。以上這五條是否成立,尚請海內賢達方家教正。 

    (二)根據以上標准,筆者以為下面這類現存楹聯似可調整一下。

    1.東坡紀念館內集蘇句聯:

    "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此聯有意境,也切合環境特征,但"始與"對"橫絕",詞性、詞義都不協,讀來感到別扭。顯非上品。

    2.香樓聯:

    "桃花流水深千尺;山色湖光共一樓。"上聯從李白七絕《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句化用,置於友朋聚茗之所,引發的情思與氣氛顯然不協調。且"水深"形容潭水則可,形容流水就難理解了。再"山色湖光"對"桃花流水",詞組搭配上也經不起推敲。("山色"湖光"桃花"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