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讓傳統古建重生:東大學生舊居改造設計國際獲獎

讓傳統古建重生:東大學生舊居改造設計國際獲獎

日期:2016/12/14 11:04: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剛剛結束的北京白塔寺院落更新國際設計大賽中,來自東南大學的兩位碩士研究生,從眾多國內外設計師的近30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和日本著名建築師青山周平一起,成為唯二的兩組"優勝獎"獲得者。而他們設計的古院落改造作品"奩(lian第二聲)院",也被眾多國內外建築師稱為"讓傳統古建重生的精妙設計"。

  【"屜式空間"改造舊院落 東大學生國際獲獎】

  江蘇台記者糜夢逸介紹,東南大學兩位同學設計的舊居改造作品"奩院"的建築模型,外貌上幾乎完全保留了傳統院落舊居的原汁原味格局,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從細節上進行了巧思,比如將臥室和廚房、衛生間進行上下分層的空間設計,再比如像"抽屜"一樣可以拉伸房間的設計,把原來固定的房間,一下子空間拓展了

  東南大學學生周兆前介紹,原本的建築面積是33平米,經過這個屜子空間抽拉關系,拉出來之後,最大能夠增加到60平米這樣一個使用面積。

  設計的同學告訴我們,"奩院"的"奩",指的是古代女子存放梳妝用品的鏡箱。在局促的用地中置入"抽屜式"空間,用以靈活增減室內面積,這就是"奩院"的本意。在早前走訪中,他們發現很多古舊院落其實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歷史風貌,只是居民生活用品的堆砌、後期的私下改建等,會讓空間變得狹小、文化內核流失。如何在不破壞原有風貌的基礎上,讓它"煥發新生"呢?兩人一下就想到了"讓空間像抽屜一樣動起來"。

  東南大學學生周兆前介紹,我們還進行了一個可變家具的設計,凳子、書架、可折疊的桌子,這幾個相當於是一套的。我們可以把凳子和桌子折疊起來,進到這兩個書櫃中,家居單體可以置入到原本的梁柱之間的縫隙當中,就是屜子空間縫隙當中,然後可以很方便地放到建築空間裡。

  【"奩院"設計 有意在南京老城區推廣】

  這次得獎後,"奩院"的設計,也將正式進入"實地實施"議程。而兩人打算,要把這個理念帶回南京,也運用到南京的老建築群--例如歷史風貌較為完整的"老門東、小西湖片區",拒絕傳統意義的"大拆大建",而是文化保護、空間復興。

  來源:江蘇廣電新聞中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