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300年 石橋依舊挺
日期:2016/12/14 13:23:1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永州市零陵區文物考古人員近日發現一座古石橋,歷經310多年風雨,依然堅挺如初。9月29日,記者隨該區文物專家一起,目睹了這座古石橋的風采。
古石橋地處零陵區石巖頭鎮石巖頭村,橫跨石期河。石橋長40米,寬5米,由“福、祿、壽”3拱組成,每拱的跨度都為12米,拱高8米。建築所用石頭均為四方形條石,最大者重量達2噸以上。橋面由青石板鋪蓋,橋欄由長形條石護砌。橋的兩端各設13級台階上橋。整座石橋全部由青石干砌而成,建築時沒有使用任何黏合劑。文物專家說,如此長度、如此大跨度的石橋,全部使用“干砌”法,在省內現存的石橋中亦屬罕見。
據對村史有研究的唐俊傑老人介紹,石巖頭村地處湖南通往廣西的官道上,每天往來人員多。為解決過河難,村民自發修建石橋。據唐氏族譜記載,為建此橋,先後有上百族人踴躍捐款。村裡精壯勞力義務投工,從河上游3公裡取石,將石頭系在木頭上沿河而下運來,歷時3年建成。至目前,石橋已經安全通行310多年。
村民告訴記者,石橋自投入使用以來,經受了上百次洪水沖擊,但每次洪峰過後,石橋依然堅挺。今年5月,石期河出現了特大洪峰,石橋差一點被洪峰全部淹沒,洪水退後,石橋仍然完好如初。
同行的文物專家分析說,石橋如此堅固耐用,一是用材好,所用每塊石頭都很講究,沒有“偷工減料”,質量要求高;二是建築技術、建築水平高。石橋選址講究,四個橋墩都坐落在河床的天然石頭上,基礎十分牢靠;建築時采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干砌技術,結構非常堅固。
橋下河水清清,橋上青籐纏繞,河邊古木蒼翠,石拱倒影水中,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