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蕭山新增16個市級文保單位

蕭山新增16個市級文保單位

日期:2016/12/14 12:56:2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日前,杭州市公布了“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共有81處不可移動文物收錄在內,其中,蕭山有16個文物點入選。

    第五批市級文保單位是杭州市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繼2009年第二次遴選公布的具有較大科學、歷史、藝術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蕭山入選的16個文物點是經過申報、篩選、審核、公示等層層“選拔”而來的。至此,我區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2個。

    4處文保點“升級”為文保單位

    據蕭山博物館文物普查隊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我區新增的16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4處是從現有文保點“升級”成市級文保單位的,分別為:臨浦鎮柏山陳社區東部的民國時期陳家牆門群、衙前鎮衙前老街西頭的清代古畢公橋、瓜瀝鎮長巷村張家河上的清代鎖秀橋和瓜瀝鎮坎山航塢山山巅的近現代中山林。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得以升級,一方面源於它們自身的文物價值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們的保存現狀都不錯。

    剩下的12個新入選的市級文保單位則全部是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新面孔”。如杭州第二棉紡織廠舊址內的毛主席塑像;我區民間手工業遺產的突出代表——河上鎮徐同泰醬園舊址;黨山鎮明清時期的“古橋組合”——延壽橋、永祿橋、永福橋、迎福橋等等。

    大多為清、民國時期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不僅有橫築塘埭這樣的古遺址,還有大量的清朝、民國時期建築,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位於河上鎮偉民村河上店自然村西部的“環河初等小學堂”舊址是民國時期建造的教育遺存,一直沿用至本世紀。學堂建有單層四進磚木結構校捨,以穿廊前後相通,花壇相望,保留了五進環廊庭院式古建築風貌,環境優雅,規模較大,對於研究蕭山地區的建築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百年以來,這所學堂裡走出了不少優秀人才,泰戈爾的學生魏風江、數學家張素誠、工藝美術師傅周海……學堂背後的蕭山名人文化,也十分值得挖掘。如今,區、鎮兩級正在對學堂進行全面修繕。

    還有位於進化鎮歡潭村歡潭老街上的歡潭小洋樓,可謂當地的地標性建築,由門廊及3層四合院式小洋樓組成,清水青磚外牆、拱券式門和窗,是典型的仿西式建築,有較強的時代特征;步入三樓天台,還可遠眺歡潭之秀麗風景,建築十分考究。解放後,小洋樓做過曾經的“歡潭鄉政府”辦公場所,後來還成了小學堂;如今,我區將它全面保護起來,還為它量身打造了一個修繕方案,全力進行修護。

    對於這16處新增的市級文保單位,我區將按計劃為它們進行維護和修繕;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則會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性維修,從而保護這批珍貴的文物免遭破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