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探秘青藏高原藏式黑陶藝術

探秘青藏高原藏式黑陶藝術

日期:2016/12/14 13:28:4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黑陶,是中國特有的陶器之一,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後期。1928年,著名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境內,首次發現約6000年前的黑陶器皿。

    長期以來,考古學界普遍認為,中國黑陶大多分布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並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之後逐漸衰落。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考古、文物工作者在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超過35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發現了距今4000年以上的黑陶殘片。

    “這一發現至少可以說明,在4000多年之前,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青藏高原腹地,陶器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玉樹藏族自治州文物局局長索昂拉毛說。

    更讓人驚奇的是,黑陶制作技藝,在青藏高原這方淨土一直被延續了下來,並在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日臻成熟。在囊謙縣吉曲鄉山榮村,有一位叫扎旺的藏族老人,默默地傳承著這門手藝。

 
    由於年事已高,扎旺老人現在已經很少親手制作黑陶。2005年,出身手工藝人世家的白瑪群加拜扎旺為師,潛心學習黑陶制作工藝。如今,在白瑪群加主持的作坊中,已有110多名徒弟。

    白瑪群加說,傳統藏式黑陶,選料與工藝頗為講究。先將三種成分不同的粘土和十多種礦物質原料篩成細小的顆粒,再將其研磨成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接下來的捏制定形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從而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藏式黑陶古樸滄桑、厚重天然的風格。

    “所以說每一件藏式黑陶作品,都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白瑪群加說。

    定形之後是拋光,在作坊中,記者看到,拋光過程至少需要經過五六人輪流作業,最初用一個類似船形的木條,接著用光滑的石塊,最後用柔軟的海綿。拋光後的黑陶坯子,表面光潔,幾乎能映出人影。

    黑陶制作的點睛之筆是燒制,白瑪群加告訴記者,燒制溫度必須控制在1000攝氏度左右,連續燒制20到30個小時,使碳元素能夠均勻地滲透到陶胚當中,整個陶器從內到外漆黑發亮。其中的上品,色澤如墨,質地如瓷,光亮如鏡,用手觸摸或輕輕敲擊,有著金屬般的質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