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東方金字塔
日期:2016/12/14 12:44: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妙音鳥
西夏文殘頁
人像石碑座
西夏王陵一號陵園
歷史上,西夏曾與宋、遼鼎足而立,號稱“宋代三國”。然而,成吉思汗的鐵騎最終使西夏王國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其燦爛文明,也湮沒於大火之中,只有賀蘭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築陵台,仍然默默矗立,展示著西夏王朝曾經的輝煌
西夏文化,是寧夏地域文化的亮點。探尋西夏文化,自然要到西夏王陵。進入陵區之後,藍天之下,一座座兀然獨立的塔形黃土堆忽然躍入視線時,就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其神秘的氛圍之中,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歷史迷城,每座陵園,都纏繞著解不開的問號。
帝陵墓主之謎
公元1038年,黨項人李元昊在興慶府(今銀川市)建都稱帝,建立大夏王朝,西夏語為“大白高國”,即後人所稱“西夏”。西夏的疆域,曾經“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裡”,最鼎盛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裡,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南部的廣大地區。西夏曾與宋、遼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居其一”。1227年,西夏為蒙古大軍所滅。
西夏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歷代帝王及王公大臣陵墓所在地即為西夏王陵,位於銀川西郊的賀蘭山東麓地帶,這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
陵區總面積50多平方公裡,帝陵和陪葬墓群以“頭枕青山,腳蹬黃河”之勢分布,每座陵墓高大而又孑然獨立。奇怪的是,帝陵只發現了9座。事實上,李元昊稱帝建國後,曾經追封其祖父和父親為帝,所以西夏有12位名義上的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沒有陵墓之外,西夏王陵區當有11座帝陵,但目前僅發現9座,缺少的兩座是已被夷為平地?還是有兩位皇帝根本就沒葬在陵區?不得而知。
陵區裡,9座帝陵組成了一個北斗七星圖案,200多座陪葬墓則按星象布局排列,其規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這9座帝陵,除了少數幾座可以確定墓主身份外,大多是根據陵墓的位置、形制、規模,和同時代的宋陵比較後而推測出來的。
走在已開發的陵區中,不經意間腳下就會出現一塊綠琉璃瓦碎片,西夏博物館館長馬升林撿起一塊琉璃瓦片,對來自五自治區媒體聯動采訪團的記者們說:“這是陵塔上的瓦片,原來黃土堆上是有宏偉的建築的,可惜已經毀於戰火。”記者隨手撿了一塊細看,擦去黃土,陽光下那一抹綠釉,依然光彩奪目。沉甸甸的瓦片,比任何一份考古解說資料都要厚重。
據馬升林介紹,西夏陵區的地表,遺存了大量的獸面紋、花卉紋瓦當,綠琉璃瓦,花紋磚等,以及精工制作的石雕欄柱和男女像力士石座等大型建築物件,據此專家考證,陵園的建築曾經都是高大的傳統大屋頂建築,規模宏偉,莊嚴肅穆,可惜都在蒙古大軍的鐵蹄和大火中消失了。
西夏王陵的發現
西夏王陵的考古,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中國少數民族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說起西夏王陵的發現,馬升林說,“充滿了傳奇和意外”。
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包圍夏都興慶府達半年之久,西夏人拼死抵抗,蒙古軍隊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成吉思汗病逝前,降旨對西夏“以滅之”。經過一番血雨腥風,蒙古大軍最終攻下了興慶府,西夏王朝覆滅。
元人主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國傳》、《黨項傳》,沒有為西夏編修專史。但是,後世的研究者們從那些廢棄的建築、出土文物和殘缺的經卷中,努力尋找著這個古老王朝的蹤跡。
上世紀70年代初,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銀川市以西約45公裡的賀蘭山下做考古調查,在碑亭的遺址堆土中,偶然發現了刻有西夏文字的殘碑。考古工作者查閱歷史文獻,在《嘉靖寧夏新志》中發現了明確的記載:“李王墓,賀蘭之東,數冢巍然,即偽夏所謂嘉、裕諸陵是也,其制度仿鞏縣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無一物。”由此,考古工作者恍然大悟:原來賀蘭山下的宏偉墓群,是西夏王陵!
在《嘉靖寧夏新志》上,還記載了明代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謠》:“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年王與侯。”此詩形象地描繪了當時西夏王陵的情景。數百年來,在荒無人煙的蒼涼戈壁上,這片王陵廢墟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經過搶救性的挖掘工作之後,一個古老的墓室終於重見天日。墓室中發現了一些武士像等工筆壁畫,同時還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藝品及方磚等陶制品,方磚之上布滿了一個個方塊文字及花紋……那些出土的方塊字,正是已經湮滅於茫茫歷史煙塵之中的西夏文字。
此後30多年,考古人員對矗立在荒漠中的西夏王陵進行了科學的考察和研究,從中發掘了一些很珍貴的西夏文物。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繪畫,還有各個時期的流通錢幣以及工藝精巧的各類銅器、陶棋子等。更讓人驚訝的是,這當中還出土了大量造型獨特的石雕和泥塑。這些文物的發現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實物。
與此同時,考古工作者還對陵區進行了多次全面的調查與測繪調查,並不斷發現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專家證實,還有一些尚未發現的陵墓,而另一些陵墓則由於賀蘭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陵墓群的規模由此可見一斑。而東西5公裡,南北10多公裡,總面積50多平方公裡,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園在我國也實屬罕見。上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參觀了西夏王陵之後,興奮地說:“這是東方的金字塔!”從此,“東方金字塔”就成了西夏王陵的代名詞。
1988年,西夏王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2000年舉行的“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活動中,西夏王陵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