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佛洞南巖石窟
日期:2016/12/14 12:39: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巖石窟,位於上饒市弋陽縣城郊南巖山下,是一座依托天然巖石大洞穴而建的古寺廟。洞內現存石龛40余座,摩崖石刻10余處,依巖環列成半圓形,龛內雕塑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觀音大士、十八羅漢等佛雕以及寶塔等造型。據中央美術學院金維諾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考證:南巖石窟是一座國內最大的在自然洞穴中開鑿的佛教石窟。因此,它被譽為“中華第一佛洞”。
佛教石窟規模最大
南巖石窟三面紅巖環繞,七洞錯落相伴,寺隨巖架立,不瓦而棟,不檐而藩,寬敞龐大。洞穴最寬達60多米,高30米,進深30米,面積近1800平方米。南巖寺的單窟體積比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大近一倍,形成時間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接近(雲岡石窟開鑿於460年,龍門石窟開鑿於494年,南巖石窟開發於477—499年)。窟內佛雕、石刻風格也與它們的風格一脈相承,這樣的石窟在江南極其罕見。
石窟中保存著佛像40尊,均為在洞壁上直接雕鑿出來的,分上下兩層環列於石壁佛龛之中。其中,主佛像坐高2.5米。另外,洞壁上刻有雲彩、花紋、佛教故事等20余處,線條流暢,形象生動。“水月觀音”佛像,是宋代作品,其身形、身段、眼神,在其他寺廟塑像中極為少見。南巖石窟所保留下來的石刻衣冠服飾、建築形式、裝飾紋樣等形象,為研究我國歷代佛教傳播、佛學文化、石刻文化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