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文化遺產保護要對未來負責,服務於社會

文化遺產保護要對未來負責,服務於社會

日期:2016/12/14 11:50: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到這裡來是有感情的,因為我當年是在西北大學學習考古,也參與了研究漢長安城中桂宮遺址出土的動物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漢長安城這樣重要的文化遺產,因為它代表著我們過去的輝煌,現在的自信和未來的希望。     把文化遺產保護好,這是我們作為考古人的第一個認知。第二個認知就是要把文化遺產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和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和生態環境改善相結合,這是我們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文化遺產,都是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中間經過各種各樣自然的、人為的變化,再過千百年,我們的後人也會看到這些文化遺產在我們手上是怎麼保護和對待的。這是一段歷史的傳承,我們要尊重祖先的遺產,要考慮到當前的狀況,更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我們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決策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為什麼我們要原封不動的保護,為什麼要結合科學發掘,把信息提取出來以後,搞好特區的建設。要問心無愧地做好我們的事情,而且盡最大的努力,使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漢長安城現在碰到的是瓶頸問題,沒有新的辦法和舉措,肯定難以維持,保護不下去。如果一味強調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可能到最後什麼也保護不好,老百姓的生活也沒有改善。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做,我們碰到過不少“管”和“放”的問題,什麼都不讓你動,什麼都不讓你做主,就什麼都管死了;可是一旦放開,讓你自己決定應該怎麼做,有可能一下子就亂了。陝西省文物局這麼多年來做的工作有目共睹,是個榜樣。讓地方上的區縣文物保護部門自己決定干什麼,這肯定不行,但是到陝西省這一級的文物管理部門,拿出一個切合當地發展的符合實際情況的保護和利用規劃,和國家文物局溝通,這應該是可以努力做好的。     還有一個具體的建議,就是考慮現有的遺址怎麼展示的問題。比如我們看到的西安門,現在還保留著殘存下來的容貌。看到它馬上就讓我產生了對歷史的聯想,但是文化遺產保護是要為社會服務的,需要讓老百姓來真實地感受到我們過去的那段輝煌。漢長安城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我們要思考如何幫助老百姓去認識這些遺跡,在展示的方式上需要認真考慮。比如利用現代高科技的方法,來形象地展示當年宏大的氣魄和輝煌的歷史;再比如怎樣讓這個景區內有人氣,怎樣把人吸引過來,怎樣把它的價值開發出來,也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一件事。     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科學地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整體方案,保證工作能全面順利地開展,將漢長安城的保護和利用推進下去。二是怎樣通過相關渠道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和支持,爭取將保護漢長安城的工作列為國家行為。 (來源:人民政協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