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癡情古建築匠心巧翻新 豐城男子修復古宅殘骸創億元價值

癡情古建築匠心巧翻新 豐城男子修復古宅殘骸創億元價值

日期:2016/12/14 11:41: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已成殘骸的百年乃至千年古建築,不但能搬到異地修繕一新,還可移回原地,這並不是傳聞。近期,坐落於豐城市拖船鎮的一座名為“悟道堂”的古官邸殘骸修復後,其140余年前的芳容再現於世人面前,成為當地一大新的古文化景觀。由此,賣出方興國縣欲以高價回收,組織修復的豐城籍古建築專家葛曉雄卻捨不得出手。據相關專家估算,這座修復一新的清代古官宅價值可達1個億,潛在的社會與經濟雙重價值還遠不止。日前,記者慕名前去探訪,了解到這位古建築專家從1萬元起家到實現億余元資產的嬗變歷程。

  從1萬元到100萬

  葛曉雄用於古建築修復的基地“悟道堂民俗博物院”,原本是從贛州興國縣移送過來的殘骸,經精心修復而成的一座具有140多年歷史的清代古官宅。這裡的每一個樓台,每一扇屏窗,每一塊題匾,都有著穿越歷史的動感。據葛曉雄介紹,這是他修復的最得意的一座古建築,專家粗略估算價值達1億元左右。

  葛曉雄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安徽淮南礦冶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豐城洛市煤礦開絞車。從1991年開始,他辭去鐵飯碗,籌集了1萬元資金,憑著業余愛好所學的門窗花板知識,從吉安等地收購花板,開始在豐城做起了花板生意。一年下來就銷售了200余塊花板,成交額高達10萬余元,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1992年8月,經朋友介紹,他來到北京做花板生意,後又順應客戶需求,發展為賓館、酒店家居的古典裝飾,生意越做越大,年營業額在百萬元以上。

  從借款40萬到集資500萬

  然而,2007年,他與石家莊一家酒店簽訂了標的600萬元的合同,半年後因為該酒店面臨倒閉,他投入的貨款血本無歸,資產也由此變成了負數。為了東山再起,他從老家無人看管和倒塌風化的古宅中找到了商機,決心二次創業干起了古建築修復。從2010年開始,他籌集到40萬元,在拖船鎮的洚湖村租了7畝土地,作為古建築修復基地。

  葛曉雄的第一單生意是以10萬元價格,從吉安市收購的一棟清道光年間官宅遺骸。這棟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破爛不堪的古屋當時不被看好,而他卻通過油漆、木工、雕刻、打磨等修復,半年時間就恢復了原樣。還原後的這棟古樸清雅的清代風格古宅馬上被北京一名客戶以66萬元的價格買走,作為供人參觀欣賞的新景觀。

  隨後,他與南京某園林公司合作,為其購置古宅2棟,精心修復後,以160萬元的價格出售。於是,他的修復銷售業務聲名漸隆,資本也逐漸厚實起來。2009年7月,他邀請4名合伙人,籌集資金500余萬元,打造集收購、修復、利用於一體的高端古建築文化中心——葛氏古建築修復中心。如今,他的團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建築都能拿下。

  兩年創造超億元財富

  葛曉雄古建築修復事業的輝煌點在2012年。當時,他投資20萬元,收購了贛州興國縣清德鄉的一處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鐘音鴻的故居“濂溪堂”。葛曉雄將古宅的殘骸運回基地後,先後投入568萬元資金,耗時兩年,將這座古宅的整體外觀及主體“進士第”、“雙瑞堂”、“濂溪堂”、“承志堂”等成功整合修復完畢。

  濂溪堂的修復,吸引了許多行家前來參觀,他們贊歎這座古宅所展示出的榮華富貴與書禮傳家的內涵,和葛曉雄所展現出的精湛修復技藝。為此,當初的賣主興國縣還想用2000萬元買回去,更有來自各地的古建築文化行家出億元要買下。但葛曉雄經過一番思量,婉拒了任何人的回購後,決定將濂溪堂保存和利用下來。2013年底,他將其命名為“悟道堂”,並掛上“悟道堂民俗博物院”的牌子,正式向外界開放營業,讓更多的人來領略古文化的魅力。如今,悟道堂已經成了豐城市古建築中的標志性建築。

  有了“悟道堂”這個大平台,葛曉雄把古建築收集修復這個藝術、經濟價值雙贏的事業推到更高層次。截至目前,他的古建築修復事業足跡遍及贛州、吉安、婺源等地,先後修復古宅7棟、古亭3個、回廊1個。同時,他還兼營花板等飾品的收購,銷往南昌、株洲、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年銷售總額達2000余萬元。至今,他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億元。來源: 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