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自有連城璧 敝邑亦藏萬家珍——記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
日期:2016/12/14 11:12: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山東臨朐,古名骈邑,漢武帝時始建縣治,後又幾經興廢,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以書畫、奇石、紅木、雕塑為特色的文化產業聞名遠近。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期間,這座歷史悠久的魯中古縣再次給予我們以驚喜,不但有近九萬枚各式古幣被清點出來,更從中發現了不少古泉珍品和頗有歷史玩味的古錢幣,這讓我們對臨朐古城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以下簡稱臨朐博物館)這批古錢的歷史年代從春秋戰國開始,直至晚晴民國,幾乎涵蓋了所有曾經鑄幣的歷史朝代,具有比較完整的延續性。錢幣種類也是多種多樣,遠的有齊國刀幣、新莽布幣,近的有清末民國的機制銅錢和銅圓,當然最多的還是圓形方孔錢。
盡管這批古錢幣多是普通品種,但少數珍稀品種和當地少有品種還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
恢復故國 鑄幣紀念
提起刀幣,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臨朐縣南端的穆陵關正是當時齊國舊境的南大門,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管仲就曾對外宣稱“(周天子)賜我先君履,南至於穆陵”,即是指此,臨朐博物館所藏刀幣也多是穆陵關附近出土。
臨朐博物館所藏刀幣種類多樣,其中最珍貴的一枚名為“齊返邦長法化”。這枚刀幣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數量少,全國目前發現的只有五十枚左右,更在於它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紀念幣”。
該齊刀幣錢體銘文在以前的讀法是“齊造邦長法化”或“齊建邦長法化”,按這種讀法,意味著這枚刀幣是戰國初期,執掌齊國大權的卿族田氏獲得了周天子承認,正式取代姜氏成為諸侯,田氏為慶賀建國而鑄造此幣。
不過後來根據專家解讀,現在流行的看法是這六字銘文應該讀作“齊返邦長法化”,屬於戰國晚期鑄造。那麼這錢作為紀念幣又是為了紀念什麼歷史事件呢?原來齊宣王在位時,齊國趁燕國內亂出兵占領了燕國,雖然齊國很快就被迫撤軍,但是燕國從此和齊國有了矛盾。為了復仇,燕昭王勵精圖治,在樂毅的幫助下,聯合趙、魏、秦、韓組成聯軍討伐齊國。齊國七十余城被燕軍占領,只有即墨和莒兩座城邑堅持抵抗,國君齊愍王也被迫流亡,最後在莒被援齊楚將淖齒所殺。在這國土淪喪、國君被害的緊急關頭,即墨軍民推舉齊國宗室田單為主將繼續反抗;莒邑百姓則在為齊愍王復仇後,找到藏匿民間的太子,擁戴為齊國新君(即齊襄王),做最後一搏。齊國兩城軍民在城頭上與燕軍僵持了四五年之久,終於在燕昭王死後迎來了轉機。當時燕國新君燕惠王在做太子時與樂毅有隙,得知這一內情,田單立刻派人入燕行反間之計,果然引起燕王猜忌,迫使樂毅逃奔趙國。而接替樂毅擔任燕軍主將的騎劫在戰略部署上出現重大失誤,被田單抓住機會。經過一番精心准備,田單集結即墨全部戰力,給予燕軍迎頭痛擊,不但解了即墨之圍,更掀起了反攻高潮。於是,齊國各地群起響應,燕軍不支,很快撤出了齊國。齊國君臣為了慶祝這場勝利,鑄造了“齊返邦長法化”以資紀念。當時的骈邑大夫或者穆陵關守將可能是這場戰爭的有功之臣,因此得到了這枚紀念幣的賞賜,從而使這枚十分有價值的齊刀幣留在了臨朐的土地上。
曲屈平滿九疊篆
自宋太宗趙光義淳化年間(990年-994年)鑄造淳化元寶以來,年號錢一直是北宋鑄幣的主流。但宋仁宗在1038年改元寶元,照例應在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祐元寶三種年號錢之後改鑄寶元錢。可是此時問題卻出現了,若繼續按慣例鑄造年號錢,錢文就成了“寶元元寶”,文字重復很不美觀。於是,有人建議改叫“豐濟元寶”,眾說紛纭,莫衷一是,最後仁宗親定錢文“皇宋通寶”,解決了這個難題。
皇宋通寶鑄造時間很長,自寶元二年始鑄,歷經康定、慶歷、皇祐三次改元,直至改元至和才停止鑄造,前後歷時十六年之久,算是北宋鑄造時間最長的一種鑄幣,所以存世量也多。正如其錢文的不走尋常路一樣,在這看似稀松平常的皇宋通寶中,也隱藏著一種錢文為九疊篆體的稀有品種。
九疊篆是一種唐宋時期開始流行起來的書體,又叫上方大篆,當時多用於篆刻官印,其特點是筆畫反復折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從而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簡而言之就是“曲屈平滿”。
當然,僅是書體的獨特還不能提升這種皇宋通寶的價值,稀缺罕有才是關鍵。正如“齊返邦長法化”一樣,流通並不是鑄造此錢的目的,因此鑄造的並不是很多。那這種錢是做什麼用的呢?
現在的流行看法認為它是置樣錢,或是開爐錢,總之就是小批量的鑄幣。
臨朐發現的此枚九疊篆體皇宋通寶出土於疑似宋金時期的縣衙遺址,在數千枚各種書體的皇宋通寶中僅此一例,足見珍貴。
成王敗寇話“偽”幣
自古王朝興廢,史家多以“成王敗寇”的眼光來書寫歷史,因此難免一些鑄幣受其鑄造政權失敗的牽累而被打為“偽”幣,臨朐博物館館藏清初三藩之亂中吳氏政權所鑄利用通寶、洪化通寶當屬此列。
說起吳氏政權,人們自然會想到以“沖冠一怒為紅顏”聞名的吳三桂。吳三桂在明屢立戰功,官至遼東總兵,明亡後,他在山海關以為崇祯皇帝報仇為名聯合清軍殺入關內,打敗李自成,接著滅亡南明永歷小朝廷,被清廷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吳三桂在雲南擁兵自重,很快成為清廷的心腹之患。親政不久的康熙帝年輕氣盛,早對吳三桂及其盟友尚可喜、耿精忠割據一方心生忌憚,於是矢志削藩。1673年,削藩诏書一下,三藩再無退路,吳三桂立刻聯合尚、耿二藩起兵反叛。吳三桂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占領了貴州、四川、湖南等大片土地,自稱周王,以復明為旗號號召天下反清。利用通寶正是吳三桂起兵之初至1678年衡陽稱帝期間鑄造的貨幣。吳三桂稱帝後不久就病逝了,其孫吳世璠繼位,建元洪化,並鑄行了洪化通寶。1681年,三藩之亂最終以清廷的勝利而告終,吳三桂所建立的周政權被打為偽政權,它所發行的利用通寶、昭武通寶、洪化通寶當然也逃脫不了“偽幣”的命運。雖然清廷獲勝,但是這三種偽幣卻頑強地活了下來,在雲、貴、湘等省還頗為流通,直至民國廢止圓形方孔錢才推出歷史舞台。
來源:中國文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