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古建築見證深圳記憶 帶我們穿越歷史
日期:2016/12/14 11:47:0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走在龍崗的街巷,隨處可以看到不少老建築,有些雕花玲珑讓人浮想翩翩,有些則破敗不堪,甚至房屋主人都不知是何人。說起老建築,龍崗的老人家會說去龍崗街道看看吧,從歷史上來看,哪兒的經濟發展不錯,所以有不少大院建設完整得以保留,但是也有不少老龍崗人告訴記者,隨著城市的發展,曾經的記憶已慢慢地被高樓大廈抹去,想追憶時已不見蹤影,偶爾還能零星看到過去的相片,有些影像也隨著時間消逝了。深圳市龍崗區文體旅游局局長張耀告訴記者,一個城市的老建築,就是一個城市歷史的縮影,是一個城市的記憶,如何融入現代元素,同時又能夠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成了現在一個重要的課題。
龍崗古建築
客家文化廣受關注
深圳的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區的代表,他們在來深墾殖的三百年間,有過一個相當長的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時期。龍崗客家文化既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因而跟閩粵贛客家中心地區的傳統客家相比,其文化獨具特色,閃爍著非凡的光芒。龍崗曾經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區,其文化也最具特色,龍崗客家成為深圳客家的代表,龍崗客家的文化傳統及其豐富多彩的文化遺存既是“老深圳”的驕傲,更是“新深圳”的財富。
明清時期,南遷深圳地區的客家人先後建造了不計其數的客家圍屋,這些圍屋以卵石或三合土夯築為主,泥磚、青磚砌築為輔,四周封閉,正面開門,有些還有炮樓,集生產、生活、防御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客家人聚族而居於其中,他們有大有小,形制多樣,是客家人南粵創業的豐碩成果,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堅固堡壘。隨著時代的變遷,深圳大部分客家老圍已經消失,有幸存留下來數以百計的客家圍,成為深圳歷史的見證,它們被喻為南粵遺珍,在現代建築群中默默展現其獨特魅力,散發歷史滄桑。
因為歷史的原因,龍崗可以說是一個客家民居的博物館,龍崗區內古民居古村落形制多樣、特色鮮明,類型集合了堂屋、圍龍屋、方形圍樓等類型。這裡現存有除閩西土樓之外的各種客家民居。有完整的圍龍屋正埔嶺,有龍崗客家民居發展的頂峰——客家民居鶴湖新居,有居住單元開始出現的西埔新居。由這些客家民居的發展演變可以看出龍崗客家民居的來源是繼承融合了粵東、閩西、贛南客家民居的風格形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築形式。
記者在鶴湖新居中看到龍崗現存的客家圍屋一覽表,從其中不難看到,目前客家圍屋主要分布於龍城、龍崗、橫崗和坪地四個街道。城市化進程越快的布吉、坂田、平湖和南灣街道遺存越少。據介紹,隨著城區建設加劇,新建築不斷增多,部分附近鄰近山體、綠地被占用,導致整個龍崗的古建築成為了“文物孤島”。來源:深圳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