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明清建築彩畫再煥風韻

明清建築彩畫再煥風韻

日期:2016/12/14 11:04: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經過千年的積澱,中國傳統建築彩畫形成了一套具有程式化和形式感的藝術體系,而明清官式建築的歷史地位使該時期的彩畫有著不凡的藝術價值和遺產價值。可惜,由於木構建築生命周期所限,包括古建築彩畫藝術在內的大量珍貴信息已隨著時間而褪色甚至消失,或因歷史上多次重繪而被覆蓋。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古蹟保護與修復憲章》和《奈良真實性文件》都要求以科學的態度保持原文物的真實信息,因此,搶救瀕臨消失的古建築彩畫顯得格外重要。

  種類多樣 題材豐富

  展出的彩畫作品中,有十六幅來自故宮博物院主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計劃《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的成果,是由彩畫專家張秀芬指導年輕學員繪製的故宮彩畫復原圖。有三十五幅出自北京建築大學教授李沙主持的《明清官式建築彩畫比較研究》的成果。還有三十五幅則來自著名彩畫專家蔣廣全指導青年作者繪製的彩畫復原作品。

  與民間建築彩畫不同,官式建築彩畫的服務范圍包括王宮、壇廟、王陵、官銜、王府及敕建宗教建築。此類建築彩畫形制規范而正統,“中和之美”是其藝術追求。

  明代彩畫色彩被有效地控制,色彩總基調實在青綠框架之內,運用礦物顏料進行退暈處理,點綴少許朱紅,用金慎重,形成和諧的色彩關系。因此,明代官式建築彩畫藝術的審美取向是追求沉靜而雅致、不張揚。旋子彩畫是明代主要的類型,其紋飾靈活多樣不落俗套,從中透出典雅古樸的藝術氣質。

  清代官式建築彩畫則在明代旋子彩畫的基礎上發展了和玺彩畫、蘇式彩畫、寶珠吉祥草彩畫等多種類型,其審美取向趨於繁瑣和熱烈,色彩鮮艷豐富,效果輝煌。加之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帶來的現代科技文明,化工顏料被引入建築彩畫繪製工藝中,其藝術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文化積澱 底蘊深厚

  明代旋子彩畫沉靜雅致的藝術風格與明朝社會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明朝建立之初,漢人文化在經歷之前的政權更迭已趨於沒落,此時國家百廢待興,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和傳統封建禮制文化,恢復漢唐之風,他嚴令禁戒奢靡之風,因此明朝建築和裝飾上極為樸素。

  到了清朝,封建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畫日趨完善的基礎上,為適應皇權需要產生了新的彩畫類型,有象徵皇權的龍鳳紋樣佔據主導地位,構圖嚴謹、圖案復雜,大面積使用瀝粉貼金,使整個繪畫風格顯示出一派富麗堂皇的尊貴感。

  官式彩畫整體畫風的演變側面反映出明清時期國力的興衰,其細節之處也有明確的文化內涵支撐。從旋子彩畫的用金量到皇家專用的龍鳳紋飾,都表現出封建社會中明確的等級制式和禮儀規范。來源:大公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