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河北省石家莊文物普查喜獲重要發現鹿泉發現太平軍將士殉難處

河北省石家莊文物普查喜獲重要發現鹿泉發現太平軍將士殉難處

日期:2016/12/14 21:39: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99古建網:p8Mvg+K;]k&t

G5lUk-no#xM.D0 99古建網2ns|^ ?

石  鼓99古建網&i#vSze!W h#F

99古建網5xk9T*Bv1x8tz

99古建網'e&GQ|#D5w(E[9u

&A5rz$H MK T f Og0  寨牆、旗桿眼、石臼、石鼓、摩崖符號等,一個個令人驚喜的新發現,加上流傳於民間的太平天國起義軍鏖戰故事,讓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變得鮮活起來。日前,在石家莊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河北省普查隊石家莊支隊在鹿泉市西山森林公園景區內,發現多處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遺址,並在好漢寨發現太平軍將士殉難處。這一重要發現,為臨近尾聲的野外調查工作喜添戰果,令人振奮。99古建網Z0e.n+B'o X

xZ$Yj.H0  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遺址位於鹿泉市封龍山北麓的西山森林公園東景區好漢寨、飯溝和天門寨等處,太平軍將士殉難處位於好漢山峰頂。從現存遺址遺物看,好漢寨曾是太平軍的中軍大寨,四周現存寨牆遺址,寨牆邊有許多欄桿樁眼。峰下兩塊巨石夾成一角處,曾是起義軍的中軍帳,石壁上刻有摩崖符號;好漢寨東北的山溝(當地百姓稱其為飯溝),是當年太平軍做飯之地,現存廚房遺址和搗米面用的石臼;飯溝西北山坡上有一面巨型石鼓,相傳為當年太平軍平日練兵集合和遇敵情傳令時用;好漢寨西的天門寨,寨頂平坦,為當年太平軍儲存糧食和物資的倉庫,寨周圍有兩道石壘寨牆及部分石屋遺址。當地還流傳著許多有關太平軍的故事。據傳,太平軍曾在好漢寨與清軍鏖戰,彈盡糧絕後,幸存的將士從好漢山峰頂將刀槍擲下,並跳崖殉命。在寨內不少人曾撿到過箭頭及弓用鐵彈。在山腰的廟內,至今保存著一面繡有“太平天國”字樣的彩色旗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為紀念太平軍而制作的。99古建網k6pG+zb m

99古建網9mg$~~8U}f:L ~&D/ZS

  據史料記載,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5月開始西征北伐。西征軍由天國名將石達開等統率,很快攻克安慶、武漢三鎮等;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2萬余北伐軍從揚州出發,途經安徽、河南、山東,沿黃河西上進入太行山脈,由山西攻入直隸,再由深州下滄州,直逼天津,遇清將勝保、僧格林沁抵抗,又得不到後援,北伐軍全軍覆沒。《獲鹿縣志》有關於太平軍途經獲鹿縣的記載:“鹹豐三年(1853年),粵匪林鳳祥、李開方由山西竄擾直境。九月初三陷栾城。縣境不靖。初四日,練勇拿獲逆匪,送縣殺之。”《元氏縣志》也有相同的記載。這次普查中發現的太平軍作戰遺址,與史料記載相吻合,為研究太平軍北伐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證據。99古建網#RH,|lU.\S%?

99古建網zMa#o&b,ChoN

  經對多處遺址的初步研究發現,太平軍北伐時不只是途經鹿泉市,而是把這裡作為根據地,在好漢寨一帶建立太平軍各部長期駐守。據當地百姓介紹,太平軍北伐失敗後,有一支突圍出去的太平軍在一個名叫張吉祥頭領的帶領下,退到南寨一帶安營扎寨,堅持抗清。當地清軍、地主武裝和鄉團練勇曾多次圍攻,並用紅夷大炮向山上轟擊,都被太平軍打退。持續多半年後,當地百姓了解到太平軍並非燒殺搶掠的“長毛犯”,便常為太平軍送水送糧,報信放哨,使得太平軍戰旗長飄山寨。後來,正定府知府調動府內外兵馬把封龍山圍得水洩不通,並派精兵強將攻打各部太平軍駐守的山寨。太平軍浴血奮戰,終因敵強我弱,彈盡糧絕,山寨被各個擊破,最後剩下張吉祥等二十多名將士被包圍在好漢寨上,把刀槍擲向山下敵群,跳崖殉命。當地百姓為紀念英雄壯舉,把此無名山峰命名為好漢寨(也叫好漢山)。直到今天,提起好漢寨,當地百姓老少皆知。有關太平軍長期駐守好漢寨的史實,有待做進一步研究。(河北省文物局 石家莊市文物局)

;skQ]6d"f e0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網 http://www.yingzao.com TA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