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冶底岱廟:泰山以外唯一岱廟

冶底岱廟:泰山以外唯一岱廟

日期:2016/12/14 11:41: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冶底村岱廟,也叫東岳廟,俗稱西大廟,是除泰山以外的唯一一座岱廟和道教主流全真派道場,位於南村鎮冶底村西頭土崗上,坐北朝南,三面環山,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冶底村現存年代最遠的建築。其始建年代不祥,但最晚宋代已有之。廟內有碑文《重修東岳廟碑文》記曰:“山仁聖帝靈廟,不知何代創建也,自元豐三年更修,又至正德改元之歲,不知幾百年矣。”從此碑文可以斷定岱廟的始建年代早於宋元豐三年(1080年),宋代時重修此廟,現在所保留下來的建築形制基本上是宋代所建。

 

 

 

       天下諸山,五岳為雄,而五岳之雄又獨以岱岳居尊。岱岳泰山神,掌管陰曹地府,生死轉生,吉凶禍福,等級貴賤,故八方多有敬奉。冶底岱廟山勢而建,分為上下兩院,地平高差約2.81米。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方形水沼、竹圃、戲台、天齊殿,兩側又設有五瘟殿、土地殿、靖王殿、高禖殿、東配殿、西配殿、速報司神祠、關聖殿等。

 

 

 

        踏上幾級古老的石階,便是岱廟的山門。山門為元代建築,明清時重修,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琉璃剪邊,前檐柱頭斗栱五踩雙下昂,計心造,總計4朵。山門前有一對“無臂”石獅,高約2米多,下部有1米多高的束腰須彌座式基座,優美而不失威嚴。石獅雖然被砍掉了一雙前腿,但剩余部分毫無傾斜,自若如完整一般,使人不禁猜想它是否本就沒有前腿。那炯炯閃光的雙眼,婀娜卻又端莊的姿態,優美得震懾人心,威嚴得使人臣服。古人將他們獨具匠心的設計與力學原理巧妙結合,再加之高超的技藝,讓人不得不歎服。

 

 

 

        山門西側,有一株粗壯的銀杏樹,號稱“銀杏王”。冶底岱廟的銀杏樹奇妙有二:一是他的年代之久遠,二便是他是獨雌無雄,單株孕果。銀杏樹一般是雌雄異株植物,雄樹開花授粉,雌樹結果,而銀杏王方圓數十裡內都未發現第二株銀杏樹,但時至今日依舊豐收著累累果實,不能不令人稱奇。其樹高約25.4米,干高5.0米,胸徑3.1米,盤根周約14米,樹冠東西13.1米,南北14.6米。主干以上原有8枝干,其中6根已被據掉。

 

 

 

       穿過山門,映入眼簾便是位於下院正中的魚沼。有碑文記載“台池聳浚”,“魚以時泳”,因此魚沼還有兩個美稱“寒潭”與“放生池”。魚沼北壁上有一個石雕龍頭,但已經被損毀,其下方還有一石質虎頭。這龍虎二獸還有提示旱澇之功,若水淹龍頭為澇年,虎頭外露為旱年,龍頭不淹,虎頭不露,則風調雨順,非常靈驗。距魚沼東面2米處有一口古井。井口不大,井也不深,村民又稱它為龍泉井。其大旱不枯,大澇不溢,與魚沼緊鄰,但卻不屬同一水源,水質也不相同。據村民講,井水甘甜,但現在已不再使用。魚沼北側便是一片竹圃,這在其他的廟宇裡實難見到,廟宇的印象多是神秘肅穆,然而冶底岱廟帶給人們更多自然感動。竹圃,魚沼,古柏,似詩如畫,構成了兼具北雄南秀的獨特園林式廟宇風貌。

 

 

 

       龍泉井東側台基上,即岱廟下院東側的高禖殿前,比肩挺立著兩株古柏,這是冶底岱廟的又一奇,兩株古樹基本齊高約二十余米,挺拔偉岸,樹冠似傘狀華蓋。這一奇便絕妙在它的形上,古柏初露地面之時,為兩株,在約一米高處匯合成一主干,筆直而上,直沖雲霄。其下形成了一個大大的“人”字,故稱“人字柏”。因其比肩而立,仿若一對相互守望的親密戀人,因此又稱其為“雌雄柏”。

 

 

 

        魚沼兩側,各砌有15級石階通向上院的“魚吞清月”、“柏映寒潭”兩道門。拾級而上,回望可飽覽下院如畫般的園林景象,登至山門,便到了岱廟的上院。岱廟的主殿為齊天殿,位居全殿中軸線的最北端,是宋金期間重建。天齊殿坐落在平坦高大的石基上,體態穩健,前沿有四條石柱,石柱上分別記載了元豐三年四名捐贈石柱者的姓名,柱下是一米見方的方形覆蓮柱礎。天齊殿平面呈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屋脊上有一對琉璃龍吻,其形逼真,活靈活現。殿門中開,雙扇門板,每扇各設七路門釘。門前兩側有青石地袱臥門石獅墩,一雌一雄,相守相望。神態自若,生動形象。兩邊次間為破子棂窗(三角窗)。殿內原有的天齊帝黃飛虎與其妻兒的塑像早已不在,而神台、神龛花罩上又有“獅滾繡球”“麒麟嘯天”“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等各式絕美木雕,讓人歎為觀止。

 

 

 

      與天齊殿對視而立的舞樓,始建於元代。廟中有碑文記載:“池之北左右階而丈余,入左右二小門,之間有樓焉。南則俯視於池,悚然而覺其樓之高也;北則仰瞻於祠,恍然而悟其樓之卑也。”此文中的“樓”所指,便是舞樓,坐南朝北,坐落在高約1米的台基上,其平面為正方形,單開間,寬約7米有余,四角立方形抹角石柱支撐十字歇山頂,出檐深遠達1.9米。

 

 

 

       岱廟其以碧水青山、古樹翠竹輔襯殿宇亭台這一獨到之舉,也反映了先人們在廟宇規劃中的匠心獨具。難怪有專家考證後由衷贊歎,岱廟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北方園林建築的形式,不愧是北方園林的“活化石”。來源:澤州旅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