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皇家陵墓專用瓦件是通過什麼手段混入宮廷修建殿宇

皇家陵墓專用瓦件是通過什麼手段混入宮廷修建殿宇

日期:2016/12/15 1:18: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故宮對大高玄殿修繕過程中瓦片上發現的神秘符號進行揭秘,這些瓦片中既有陵墓建築專用的“萬年吉地”款識瓦件,也有中國匠人獨有的計數符號“蘇州碼子”。
  據了解,去年,大高玄殿進行60多年來首次全面修繕,故宮考古人配合修繕工程做起了“建築考古”,在對各座建築屋頂結構的考古過程中,意外發現這些神秘符號。

  故宮方面表示,大高玄殿這些神秘瓦片符號目前主要分為以下七大類,包括表示琉璃瓦件的生產地點、記錄瓦件制作匠人姓名、表示為不同宮殿定燒的瓦件、計數符號、標明燒制年代、標明使用部位以及“萬年吉地”款的發現。

  紫禁城的琉璃瓦多數都是官方,即工部,掌管皇家營造工程事項的機構所屬的窯廠或作坊燒制的,所以往往都會在背後戳印文字來標記所分管的各個官方作坊的名稱,比如“五作成造”“三五作造”、滿漢文“西作造”等。後期皇家采用招商的方式采買民間窯廠燒制的瓦件,各家窯廠或作坊便通過各種標記符號以示區別,比如“一環”廠,“雙環”廠,甚至“六環”廠。


  有些瓦上完整記錄了燒制各環節工匠姓名的滿漢文題記等,一位叫“劉彩”的匠人就在瓦燒制完成後直接用毛筆簽了個名。

  在瓦件後還藏著一些大多數人看不懂的符號。這些是我國獨有的計數符號“蘇州碼子”,產生於宋代。大高玄殿的瓦件上,標注建築構件數量或日期的就是這套符號。

  此次修繕過程中還發現了“萬年吉地”款的瓦件。據故宮有關方面介紹,這種“萬年吉地”款識的瓦件本為陵墓建築專用,應該只能出現在皇家陵寢中,然而卻在皇家宮殿建築中被發現。這說明清代招商代辦制度在這一時期流行,廠商把樣式規格一致、原本用於陵寢的瓦件混入宮廷用瓦;故意鑿去款識文字意味著廠商知道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

  □新聞背景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坐落在紫禁城外西北方,是明清兩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宮觀。因避康熙皇帝諱而改名為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為大高殿。

  雖幾經破壞、多次修繕,目前的大高玄殿建築群仍基本保留了明代始建時期的木結構和建築形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