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南京的城牆和城磚

南京的城牆和城磚

日期:2016/12/15 1:20: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南京我曾去過三次,兩次是旅游。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首府。公元211年孫權從京口(今江蘇鎮江)遷都於此,當時叫秣陵,次年改稱建業,在舊金陵邑的基礎上建石頭城,周長七裡一百步。此後東晉、宋、齊、梁、陳、明初、南明、太平天國和歷時30多年的國民黨政府,都定都於此,迄今已近1800年。

  南京的旅游景點很多,有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靈谷寺、植物園、秦淮河、夫子廟、雨花台、總統府等等,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這些,而是南京城的建城沿革,更確切地說是南京城的城磚

  一般的旅游景點,導游向游客介紹的都是本地的山川美景,名勝古跡,歷史上有哪些名人雅士,有哪些土特產品以及有關注意事項等,而南京的導游除介紹以上各方面的情況外,還特別介紹了南京城的城磚,聽後感到很新奇,因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朱元璋於1356年攻克元朝的集慶路(路是元朝省屬下同於府州的二級政區)後,改稱其為應天府。嗣後即廣求江南才學之士,並委以重任。其中,有一位叫朱升的老儒,告訴朱元璋九個字,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其意是在還沒有完全統一全國的情況下,要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發展糧食生產,不要急於稱王。朱元璋采納了朱升的建議。在“高築牆”方面,朱元璋還有所發展,城牆不僅高(建成後最高處為21米,最低處為14米。)而且規模宏大,城牆周長37公裡多,比孫吳時的石頭城擴大了10倍,比東晉、宋、齊、梁、陳時城牆周長擴大了近4倍,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當時號稱世界第一大城的法國巴黎,城垣周長為30公裡,比南京城少7公裡。

  南京城牆從1366年起建,至1386年建成,共用21年之久。朱元璋非常清楚城牆再高再大但不堅固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城磚要堅固,於是明王朝制定了最嚴厲的燒制城磚的法令。據導游介紹,燒磚用的泥土,一般是取河邊的淤泥,將其放入專用器皿中研磨、攪拌後,再使用巨杵壓制,倒入磚模中制坯,然後放入窯中燒制,工序相當嚴密。磚上兩側都有銘文,大都有兩列文字,刻有府縣、監造官、提調官、主簿、司吏等官員姓名,一共有24人之多。當時燒制城磚的有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和安徽各省的152個府縣。建造城牆時更是嚴格,首先要用石灰巖或花崗巖條石做牆基,砌磚時用糯米漿、高粱漿、石灰汁、桐油等混合物。導游還說灰漿中要摻以鴨毛,以起到現代鋼筋的作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