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鎮 世外桃源
日期:2016/12/14 10:18: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山歌)之鄉——廿八都,位於浙江省江山市。自2008年實施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以來,古鎮面貌初步顯示出了古老、繁榮、渾厚的盛姿,為世人所感歎。然而,古鎮在現代市場經濟大環境中,又顯露出幾分破落和無奈。目前,廿八都雖為歷史文化名鎮,但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游客稀少,收入微薄,旅游業難以為繼。如果這種狀況再持續幾年,許多古建築會加速朽蝕和損毀。一旦文物消失,古鎮就失去其存在意義。那時,不僅對自身旅游業發展是巨大的損失,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也是一大損失。因而,廿八都不僅需要站在自身發展的立場上,也需要從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角度,認真思考自己的發展策略,重新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方向,以期盡快擺脫當前進退兩難的局面,實現古鎮保護和旅游發展相輔相成,互促共進,再現歷史上的繁盛景象。為此,本文做一點初步的探索。
一、歷史與現狀
廿八都鎮位於浙、閩、贛交界處,仙霞嶺腹地。全鎮轄區面積66.7平方公裡,人口10876人。其中,鎮區建成區37.1公頃,人口3432人,1041戶,由三個自然村組成。
廿八都始建於北宋時期。宋熙寧四年(1071年),江山設44都,本地排行第二十八都。自此,廿八都之名一直延用至今。
廿八都是依托仙霞古道發展起來的商貿重鎮。明朝中後期,由於實行海禁,東南沿海的海上運輸受到抑制,中原及長江流域運往福建沿海的物資大量地改由內陸水運。於是,作為錢塘江航道(大運河南延線)和閩江航道連接線的仙霞古道(陸路),漸趨繁忙,廿八都也因此得以發展。從清乾隆年間開始,隨著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廿八都更趨繁榮。直到民國前期,由於周邊地區戰亂頻繁,仙霞古道依舊顯得寧靜和繁忙,廿八都也成為浙江西南邊陲的一大商貿重鎮,有“小杭州”之稱。
然而,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興起,卻改變了廿八都的命運。1933年底,江(山)浦(城)公路建成通車,從而使得連接錢塘江和閩江航道的陸路運輸改由汽車,人力挑運成為歷史。運輸方式的改變,使仙霞古道漸趨冷落,廿八都也失去了中途據點的地位,日顯蕭條。新中國成立後,實行計劃經濟,市場萎縮,廿八都最終演變成為一個山鄉農業集鎮。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城鄉市場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廿八都也逐步得以復蘇。然而,與快速崛起的長江三角洲及浙江中北部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廿八都由於地處大山深處,漸漸落伍。今天,廿八都成為浙江省的落後地區。
然而,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正是由於落後,正是因為遠離經濟發達地區,才使得廿八都的歷史面貌得以保存。這一歷史面貌,就成為廿八都最寶貴的資源。在我國旅游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在江南古鎮正成為一大旅游熱點的形勢下,只要利用好現存的歷史資源,廿八都就可以後來者居上,一躍成為江南古鎮旅游中的一支新秀,並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重新崛起為浙、閩、贛三省交界地區的中心小城鎮。
二、旅游資源特點
廿八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近代戰亂環境中,廿八都由於高山的保護,受到的干擾和破壞輕微。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由於這裡沒有直接遭到日本鐵蹄的蹂躏,致使廿八都的古鎮面貌沒有受到大的破壞。因而,廿八都今天仍保存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成為江南古鎮中的佼佼者。廿八都的人文景觀資源,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古建築。廿八都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民居36幢,公共建築11幢。在這些民居和公共古建築中,有1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廿八都古建築的特點是,規模宏大,風格多樣,類型豐富,集中連片。這些古民居多為富商家居,通常是多重院落結構,房屋高大宏偉,有如宮殿,山牆高達6米以上,氣宇軒昂。由於這些富商來自四面八方,帶來了各個地域的文化,於是就建造出了不同風格的建築,包括浙、徽、贛、閩、客家等各式建築,甚至還有西洋建築。廿八都可以稱得上江南古建築博覽園。同時,廿八都的建築類型也非常豐富,不僅有眾多的民居,還有商業(如萬壽宮)、教育(如文昌宮)、宗教(如東岳廟)、宗祠(如金氏祠堂)、社廟等各種各樣的公共建築。而且,主要古建築大多集中在鎮區,分布在古街道兩側,南北綿延近2公裡,構成規模龐大、相對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二是古商道。自唐末黃巢起義軍開辟仙霞古道以來,一直是由浙入閩的軍事和商貿要道。這條古道全程120公裡,其中最重要的是仙霞嶺段,以仙霞關為核心。在這條古道上,曾經“士大夫接跡於道”,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如唐代的姚崇、張九齡、白居易,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陸游、朱熹、辛棄疾,元代的薩都剌、貢師泰,明代的劉伯溫、鄭善夫、徐渭、徐霞客,清代的施閏章、朱彝尊、袁牧、林則徐等,都曾走過,並留下了詩文300余篇。目前,這條古道的基本面貌猶存。尤其是仙霞嶺段,從保安至小竿嶺,長約11公裡,關門、碉樓、石階和廟亭等大都保存完好。這在全國眾多古道中,實屬難得。
另外,這兩大人文景觀所依存的自然環境,也基本上維持著原貌。從峽口至楓嶺,山谷幽靜,兩側山巒疊嶂,林木蒼翠,溪流清澈,沿途鮮有現代建築,自然景觀沒有受到大的干擾和破壞。這在快速發展的浙江市場經濟環境中,也是不多見的。
這些古建築、古商道及清幽的自然環境,就成為廿八都發展旅游業的寶貴資源和重要條件。
三、方向與目標
廿八都地處深山,遠離大城市,經濟發展環境總體上處於劣勢地位,一般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從現有基礎和條件來說,惟有人文景觀資源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所以,廿八都要想發展,只能倚重旅游業。
旅游與其他產業不同,是直接與人打交道的,是讓人觀賞和參與的。因而,旅游開發必須以人的身心感受為基礎,重在旅游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對游人來說,所游玩的地方必須輕松愉悅,情感激昂,回味無窮。因而,僅憑現有的旅游環境和條件,廿八都很難吸引到游客,游客來了也很難留得住。所以,廿八都還必須花大力氣來營造旅游環境。
就目前的開發建設現狀來說,廿八都對一些散客還是值得到此一游的,但很難吸引來旅游團隊。只要旅游團隊進不來,就說明廿八都尚未進入旅游主流市場。只要溝通不到旅游主流市場,或溝通不力,游客規模和經濟效益就上不去。只要沒有效益或效益很低,旅游就會進入死胡同。所以,廿八都旅游環境的塑造,應主要針對旅游團隊,尤其是上海、杭州等周邊大城市的旅游團隊。也就是說,廿八都旅游開發的目標應主要指向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周邊地區的主流游客市場。
要想讓長江三角洲及杭州灣地區的游客對廿八都感興趣,就必須擁有對他們產生吸引力的旅游項目。而且,吸引力還必須非常強大,因為廿八都路途遙遠。廿八都目前的開發建設水平,如果放在上海或杭州周邊,還是應該能夠見到經濟效益的,因為距離很近,僅靠市民自發的周末游就可以支撐起一個廿八都。但在江山就行不通,因為路途太遠,游客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太大。所以,廿八都要想把長江三角洲及杭州灣地區的游客吸引過來,就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吸引力。
那麼,廿八都拿什麼來吸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呢?顯然,要想吸引來這些大城市的游客,就必須創造一個與他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不同的環境。他們身處現代化的大都市,車水馬龍,嘈雜喧囂,緊張忙碌,身心疲憊。因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清新、輕松、愉悅、安逸、舒適、美麗及好玩、有趣的地方。也就是說,必須是一個他們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但又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才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再看廿八都,就現有的基礎和條件,自然是一個與大城市不一樣的古鎮環境。但是,這個古鎮的典型性還不夠(目前還顯得破落,基本上被大量現代普通建築包圍著),氛圍不足(除了舊房子,沒有別的),游客來到之後沒有更多可觀賞和游玩的內容。顯然,僅靠這些陳舊的民居和建築,除非專業人士,對普通游客並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力。
根據游客心理的需求,廿八都要想能夠吸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就必須創造一個更典型、更好玩的古鎮環境。那麼,這個古鎮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呢?根據現有的基礎和條件,廿八都應該確立“明清古鎮,世外桃源”這一目標。
“明清古鎮”是廿八都的歷史定位。廿八都從明末開始走向繁榮,清代處於鼎盛時期。自身的發展歷史,造就了明清時代的古鎮面貌。更重要的是,廿八都今天還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很容易恢復當時的社會面貌。
然而,江南明清古鎮並不少見。廿八都如何在眾多明清古鎮中獨樹一幟呢?這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世外桃源”。之所以選擇“世外桃源”這一主題,理由有三:
第一,由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國人一直有一種“遁世”情結,就是總想逃離自己所置身的“塵世”或“亂世”,走進另一個“大同世界,自由王國”,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整。陶潛描述的“世外桃源”,正是人們長期夢想的理想世界。所以,“世外桃源”對人的感染力強。尤其對於現代大都市中青年忙碌的市民,更是如此。
第二,廿八都地處山間小盆地,四周山峰林立,關隘拱衛,中央平曠,溪水流淌,氣候溫潤,鳥語花香,良田美池,房捨古雅,民風淳樸,文化多元,社會和諧,是一個孤立而相對自由的小世界,深藏在大山之中,俨然一個“世外桃源”。
第三,廿八都在明清時期就是一個富足、安逸、和諧的商業社會,為古人所仰慕。今天如果能夠再現當時的盛景,在今人看來更像一個夢幻世界,具有更強的神秘和魅力。
總之,“世外桃源”這一主題既符合廿八都的歷史傳統和人文精神,又切合現代人的心理需求。立意“世外桃源”,會使廿八都具有更強的感召力,從而在眾多古鎮中脫穎而出。
四、重點工程
要想使“明清古鎮,世外桃源”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就必須采取行動,推出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這些建設工程都是圍繞著游客的游玩活動而建設的,體現在游玩活動的全過程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
第一,再現明清古鎮。
恢復古鎮面貌,既是廿八都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中心任務,也是建設“世外桃源”的物質基礎。必須按照明清時期廿八都的原貌,逐要素進行復建,包括房屋、街道、基礎設施、公共活動場所及生產、生活、娛樂設施等。
房屋是古鎮的主要要素,也是恢復明清面貌的重點。房屋要盡量保持民國以前的原樣,原則上不做改動,損毀的也不重建。但是,新中國成立後新添加的建築物,原則上要拆除。如果確實不便拆除,也要對其外貌加以改造,以符合明清建築的總體格局和風格式樣。街道是古鎮的中心。古鎮環境的營造,重在街道。要以街道為核心,將兩側的店鋪、民居、公共活動場所等串接起來,營造出明清街道環境。所有街道,均應是明清風格。街道須用條石及卵石鋪砌路面,禁用水泥和現代磚塊。街道上的現代物品,均應清除掉。還要恢復明清時期的街道設施,如排水溝、街燈(天燈)、石經幢(石塔)、鎮門、炮台、石橋、涼亭等。
所有的建築材料、施工技術,都必須保持民國及其以前的傳統。
建築物上遺留下來的標語、口號、字畫等印記,可以保留至“文革”時期。
一句話,就是要按照明清時期(最晚可保留至民國時期)廿八都的原樣逐項進行復建。原來該有的,一定要有。原來沒有的,一定要去掉。同時,還有逐步恢復“楓溪十景”。
第二,回歸明清生活。
光有古鎮硬環境,是不夠的。要想重現原真的古鎮面貌,還必須有軟環境。事實上,軟環境的塑造,更難,也更重要。軟環境內容很豐富,涉及到人們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
飲食:居民必須吃用民國及以前的食物。
服飾:居民必須穿戴民國及以前的衣服。
用品:所有家具和家庭生活用品,也都必須是民國及以前風格的。
工具:恢復使用傳統的生活、生產工具及設施,如轎、馬車、油坊、磨坊、水車等。
風俗:一切風俗禮儀,均須改為民國及以前時期的。
話語:恢復使用傳統的廿八都官話與游客對話和交流。
根據位置和使用狀況,民宅可分為開放住宅和私人住宅兩部分。凡對游客開放的住宅,均要全部布設民國及以前的家具、設施及生活用品。居民自己使用的少量現代用品,確實無法取代或取消的,可以繼續存在,但要集中於少數幾個較隱蔽的房間內。私人住宅院內的物品,不要求更改,但房屋和院落外貌,原則上應與民國及以前的風格保持一致。
第三,恢復傳統節慶。
為增強文化氛圍,吸引游客,要逐步恢復明清直至民國時期的重大節慶活動。傳統全國共同的春節、元宵節及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慶活動外,重點恢復當地特有的傳統廟會,主要有:
法雲寺“大菩薩會”:農歷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初四,會期9天;
水星廟“洪川案菩薩會”:農歷十月初一至初五,會期5天;
觀音閣廟會:每年3次,分別是農歷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
東岳廟廟會:每年3次,分別是農歷正月初一、三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一;
文昌宮廟會:每年3次,分別是農歷正月初九至初十、二月初三、十一月初四;
關帝廟廟會:每年2次,分別是農歷三月十九日、五月十三日。
在這些節慶、廟會期間,要開展傳統的戲劇、曲藝、木偶、秧歌、高跷、旱船、賽龍舟、舞龍獅、滑石板、鬧花燈、雜技等娛樂活動。第四,再現明清娛樂。
娛樂:為了給游客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游樂、更富有激情的環境,還必須開辦各種各樣明清時期特有的娛樂活動,如馬戲、射箭、賽馬、狩獵、斗雞、蹴鞠、打球、斗禽、秋千、風筝等。
第五,重開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是廿八都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二者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因而,廿八都長遠的發展,有賴於仙霞古道的復興。
然而,今天不是歷史。仙霞古道作為商道這一環境已經消失,不可能再現。仙霞古道要復興的,是一條旅游文化通道。這條旅游文化通道,仍然是作為錢塘江(大運河南延線)和閩江水上旅游線路的連接線。從近期來看,主要作為黃山至武夷山之間游覽線路而存在。
總之,要打造一個原汁原味的明清古鎮,讓游客在廿八都逛明清街,購明清物,吃明清飯,看明清戲,走明清古道,體驗明清生活,完全置身於一個真真切切的“世外桃源”。
五、開發策略
第一,確立以古鎮旅游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廿八都要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旅游在全鎮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將全部人力、財力和資源都集中到古鎮建設和旅游開發上來,加快發展步伐。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一切圍繞旅游進行產品開發。
第二,加大宣傳和招商力度。要在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福州等主要城市及中央電視台等主要媒體上進行宣傳和推介,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廣泛吸引旅游市場上的資金來支持廿八都的開發和建設。
在加快古鎮建設的同時,要在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福州等城市與當地旅游部門合作,大力開拓游客市場。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古鎮建設及旅游開發,都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僅靠鎮裡自身的力量和省、市支持的有限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市場的力量。
第三,調整古鎮規劃,確立以明清古鎮為目標的開發方向。古鎮規劃和建設的主導思想就是要營造“明清古鎮,世外桃源”這一主題形象。因而,原有的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規劃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古鎮所在的盆地內,原則上不應看到任何現代建築物或現代景觀,所有的村莊、房屋、公路、標識、標志等,都必須是民國及以前時代風格的。鎮區空間布局也需要做調整,鎮區主體應以旅游為主,居民生活及日常商業活動空間應向鎮區西南部轉移。
第四,爭取省、市支持,將保安鄉並入廿八都。廿八都與仙霞古道是分不開的,只有將廿八都鎮與保安鄉在行政區劃上合起來,才能將有效實施廿八都古鎮與仙霞古道的聯合開發。杭州1月8日電
【作者簡介】黃順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