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每天停放汽車超千輛 專家稱尾氣對古建不利

故宮每天停放汽車超千輛 專家稱尾氣對古建不利

日期:2016/12/14 21:36: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統計,故宮博物院員工車輛已達830輛,每天還有數百輛來往辦事車輛駛入紫禁城,故宮每天停放車輛超1000輛。而這些車輛產生的空氣污染,正是古建築的最大威脅。

  求吉利司機愛走西華門

  絕大多數情況下,普通參觀者由午門進入紫禁城,游覽結束經神武門離開。而東華門和西華門則是工作人員、往來故宮博物院辦事人員進出紫禁城的通道。

  目前,進入紫禁城的機動車主要是故宮博物院內工作人員的私家車。每天早高峰,駛入紫禁城的車輛最多,晚高峰則是駛出車輛最多的時段。東華門外,一家商鋪老板表示,東華門這邊“不會堵車,這邊車沒有那麼多,但平常也總是有車開進去開出來。”

  有黑車司機稱:“東華門那邊進出的車相對比較少,西華門多,有人說是求吉利,東華門不是俗稱‘鬼門’嗎?當然也可能就是西華門這邊他們(指故宮博物院)的人更多、車也多。”

  9月底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正值石渠寶笈特展期間。一些參觀者由午門進入後,匆匆向西趕往武英殿,加入到殿外等候進場的隊伍之中。武英殿門前往西的路邊,放置著一個告示牌謝絕參觀者進入。偶爾,有參觀者沿路走到這裡,會被在路邊值班室裡的工作人員叫住勸回:“這邊不能走,是工作區,不對外開放。”

  由此向西,能看見一些走動的工作人員,偶爾有機動車駛過。有工作人員透露,“那邊西華門往北有停車的地方”。在神武門內,沿紅牆向西的路被一道柵欄門擋住,由此往西十幾米遠,一輛黑色轎車緊挨著紅牆停靠。柵欄門邊的長椅上,幾名坐下休息的游客看著這輛停在紅牆邊上的轎車打趣:“在故宮裡停私家車,這才叫特權。”一名保潔員則稱:“那邊經常有車開過去,停車的總有。”

故宮每天停放汽車超千輛 專家稱尾氣對古建不利

  僅晚高峰近200輛車穿行

  西華門外向西是西華門大街。這是西華門大街的最東端,約百米長,其與交通干道南長街相接的路口處設有值班崗,對駛向西華門的車輛進行攔截檢查,沒有辦理相關證件的車輛一般不予放行。這段路相較於東華門外的道路要窄,門前廣場面積相對較小,通往交通干道的道路也更短。

  9月24日上午8時至9時許,這條小路上出現了的擁堵——西華門大街在此處並不寬敞,車輛順次通過路口值班崗後,由於路側以及門前廣場周邊停放著的其他車輛,只能低速駛向西華門。到了晚高峰,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下班時,路口又會出現短暫擁堵。

  從下午4時開始,經西華門駛出故宮博物院的機動車逐漸增多。16時至16時30分,駛出機動車15輛,駛入機動車4輛。16時30分至17時,駛出機動車59輛,駛入機動車10輛。至17時30分,又駛出45輛機動車,16輛機動車駛入故宮博物院。17時30分至18時,駛出機動車25輛,駛入4輛。18時開始,西華門附近車輛明顯減少。

  從16時至18時,經西華門駛出機動車144輛,駛入機動車33輛,共計177輛機動車經過西華門門洞。

  這一時段駛過西華門外的機動車數量為43輛,除了長期在附近載客的黑車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私家車。

  奧朗德開啟國賓車禁行時代

  理論上講,紫禁城是該向機動車說“不”的地方。而幾乎從故宮博物院建成開始,機動車始終在紫禁城裡暢行,直至2012年單霁翔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才開始著手治理。

  2013年3月,單霁翔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提交提案稱,多年來故宮博物院來賓的一般接待方式是,來賓車隊直接由故宮午門中門洞進入故宮博物院,車輛停靠在太和門前內金水橋南側以後,來賓下車開始參觀,車隊則行駛至故宮神武門內廣場西側等候,來賓參觀結束後,再乘車由神武門中門洞離開。但當車隊穿過人流密集的開放區時,會影響觀眾安全和正常參觀秩序,車隊與觀眾爭道,極易發生擁堵踩踏事故和交通事故,保障安全的壓力日益增大,“建議今後來故宮博物院參觀的來賓車隊和相關機動車輛,不再穿行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

  2013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外國元首乘車到午門內開放區參觀故宮,是幾十年來的國賓禮遇。那天,奧朗德按故宮要求在午門前下車,一行人步行穿過午門門洞進行參觀。從此,所有國賓均步行進入紫禁城。據報道,例外僅有印度總理辛格,由於他年事已高,故宮從釣魚台調來電瓶車為其代步。“禁止機動車駛入觀眾開放區,既有利於保證觀眾參觀安全,又有利於維護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應有尊嚴。”單霁翔曾如此對媒體表示。

  國賓車隊在紫禁城內“禁行”後,便只有故宮博物院員工車輛、往來辦事車輛進出紫禁城。

  每天1000輛背後嚴重隱患

  2014年3月,單霁翔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提議應將行政辦公及停車場遷出故宮,並透露:“故宮有員工車輛750輛左右,並不斷增長,加之外來車輛,每天停放車輛超過1000輛。以每天停放1000輛車、每輛車攜帶30升汽油計算,合計就有3萬升汽油,一旦車輛自燃引起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時至今年,單霁翔於日前表示,目前“紫禁城內不僅人滿為患,還‘車滿為患’,每天相關部門和單位常年來往辦事車輛,以及每天臨時來故宮博物院辦事停放的流動車輛就有數百輛”,“停放的車輛與古建築群整體反差較大,嚴重影響故宮博物院的整體環境和文化景觀,而且每天早晚大量車輛進出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等門洞,在故宮博物院內穿行,存在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對文物建築和環境也構成威脅”,而在紫禁城裡停車“是不能允許的”。他同時透露,目前故宮員工車輛在830輛左右。

  空氣污染物是古建築殺手

曾有學者撰文指出,空氣污染物是我國對古建築造成損害的主要原因。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含氮化合物(主要指氮氧化物)排放量越來越高,在強日光、低風速和低濕度等條件下,會發生化學轉化形成光化學煙霧。而光化學煙霧的強氧化性會給古建築的外層塗料造成損害,使之變色、褪色,還可使金屬文物的表面形成氧化物而遭腐蝕。而在我國,在各種大氣污染物中,大部分是酸性或強氧化性物質,嚴重威脅常年處於室外環境中的古建築。

  國子監街孔廟內進士題名碑林的石碑表面,近年間因大氣污染和酸雨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腐蝕剝落現象。甚至有學者稱,大鐘寺的鐘刻、故宮的漢白玉欄桿和石刻以及盧溝橋的石獅等,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著腐蝕或剝落現象。

  2011年,故宮失竊案後,曾有媒體人撰文批評故宮方面對機動車管理不力,“機動車產生的震動、噪音、尾氣會對故宮古建築造成傷害,作為承擔故宮管理保護職責的人不會不知道”,“按理說,在故宮這樣的古建築區域內,除了消防車、少量警務車、維護工程用車等負有特殊任務的車輛,其他任何車輛都應禁止入內。不僅宮內應禁止機動車隨意行駛,途經故宮周邊的機動車也應與之保持必要的距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