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鎮山溝溝裡飄來碎銅茶香
日期:2016/12/14 10:17: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廖春輝(左一)在央視“清明問茶”節目錄制現場。
記者從邵武市區驅車20多公裡來到被稱為“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的和平古鎮。一路層林疊嶂,翠竹環抱,撲面而來的山風飽含著青草芳香。神奇的碎銅茶就藏身於鎮裡的一座海拔1400多米的觀星山武陽峰上。
傳說,這座山是張三豐當年煉丹羽化之地,碎銅茶是其修煉時種植的,采其幼芽,用作中草藥,救治百姓病苦。時間久了,茶樹亦吸收仙氣,具備了神奇之力。
碎銅茶披上“民族風”
2008年7月,福建電視台綜合頻道《發現檔案》欄目,專題報道了邵武碎銅茶的傳奇故事,把這種能咬碎銅錢的神奇茶葉推向了公眾的視野,引來全國各地的人探秘。
當時,已經經營多年碎銅茶的邵武進士茶業公司董事長廖春輝敏銳地意識到,碎銅茶向外推廣,挺進全國茶葉市場的機遇來了。他“閉關”在邵武圖書館,收集整理了碎銅茶的第一手史料,成為碎銅茶注冊命名的第一人,將“和平碎銅茶”正式更名確立為“邵武碎銅茶”,同時申報成功了福建省著名商標。2011年,廖春輝組織編寫的“邵武碎銅茶”傳說在海峽商標刊物上發表,同時編入《福建地理標志傳說》,成為“邵武碎銅茶”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此“邵武碎銅茶”成為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區域性的特色品牌。
“好茶要有好包裝,就像好姑娘要穿漂亮的衣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給邵武碎銅茶披上了一件華彩奪目的民族服飾,刮起一陣‘民族風’。”廖春輝說,品牌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邵武碎銅茶”走向全國和世界的助推力。
吾家有“女”初長成
在廖春輝眼裡,碎銅茶就像是自己的“閨女”,養在邵武的丹山碧水之中,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不僅具備咬碎銅錢的天生神力,還是民間流傳的一劑治病良方,具有解
暑消食、涼血潤肝的功效。抓一把茶葉放在嘴裡嚼,清清涼涼,爽透心底。沏上一杯碎銅茶,滿屋飄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脾,頰齒留香。
廖春輝是地地道道的和平人,年輕的時候在坎頭村當村干部,後來自學成才,當了鎮裡的農業科技特派員,指導茶農種茶。那時候,茶青只有幾毛錢一斤,成茶也不過十幾塊錢一斤。“茶葉沒有自己的品牌,就賣不出好價錢,零星的茶葉種植沒有形成規模,更談不上效益。”廖春輝感慨萬分,碎銅茶雖有其獨特的有機成分和神奇功效流傳鄉間,但始終“藏”在深山人未識。
為了擺脫碎銅茶發展的困境,帶領茶農致富,廖春輝敢為天下先,沖在最前頭。2002年,他注冊了邵武“進士茶”商標,終於把碎銅茶帶上了品牌發展之路。2007年,廖春輝又與砍頭村農民傅香蘭一起成立了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和平進士茶葉合作社”,帶動周邊村鎮的茶農一起致富。入社茶農由初創時的30多戶,發展到現在的300多戶,茶葉種植面積由不足2000畝,擴展至3萬多畝,年產值上億元。
登上活力大舞台
如今,“邵武碎銅茶”正青春活力地走向全國和世界各地的茶葉交易市場,像一名自信的舞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她”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福建館的向外推介產品,是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搶鏡的寵兒,“她”還主演了電影故事片《傳奇之門》,以明星般的姿態走進公眾的視野。
2011年,廖春輝走進了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室,在央視7套《清明問茶》特別節目中,講解“邵武碎銅茶”的歷史和品質特征,這也是邵武人首次在央視演播室裡做演播節目。
‘邵武碎銅茶’是一塊中國歷史文化名茶區域性品牌,是邵武特色農產品的第一張名片。我們要把碎銅茶的發展定位在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面,與和平古鎮的保護與開發結合起來。”談起“邵武碎銅茶”未來的發展前景,廖春輝很有信心,山溝溝裡走出來的碎銅茶,必將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