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崇州元通古鎮古建築已完成保護性修繕

崇州元通古鎮古建築已完成保護性修繕

日期:2016/12/14 9:52: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川劇迷在會館內爭看川劇


會館內的川劇表演
    成都3月18日電(崇宣 記者 葉曉鳳 實習生 劉海海)川西大院、會館建築、中西合璧的建築天主堂……今日,記者從崇州元通古鎮獲悉,目前,元通古鎮的古建築已完成保護性修繕,歡迎多方游客前來游玩。
   “好多年沒有看到過川戲了,過瘾得很,觀眾場場都滿滿當當。”近日的元通古鎮上,數百名崇州川劇愛好者齊聚古鎮元通雙鳳街的新廣東會館,在三天的時間演唱了《三伯送行》、《呂布與貂禅》、《貴妃醉酒》、《慶雲宮》等10多場精彩的川劇,精彩的表演讓古鎮的戲迷們大呼過瘾。川劇愛好者們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元通古鎮以廣東會館為代表的眾多古建築完成保護性修繕。
    雙鳳社區主任趙良告訴記者,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時,湖廣晉陝移民大量進入元通,因元通的商業和水運優勢,吸引大批客商聚於此地,自清“康乾時期”(約1704年)起,廣東商人首先在雙鳳街建立廣東會館,此後相聚有湖廣會館、陝西會館、江西會館等在元通建立。後來因為風雨侵蝕和人為原因,到二十世紀中葉,除廣東會館三個門洞的面牆之外,其余的會館建築已經不復存在。
    元通鎮是成都周邊著名的水陸兩通古鎮,建築風格為清末明初,有原生原態的川西大院、會館建築、中西合璧的建築天主堂等為喜歡古鎮的人士所推崇。2008年5·12汶州地震後,崇州市利用中央災後重建資金,投入元通古鎮的保護性修繕項目,廣東會館就屬此次原址重建項目之列。會館占地約1.25畝,建築面積900余平方米,由戲台、廊樓和大殿構成一座觀賞和實用性有機結合的川西四合院。歷時近一年的施工,廣東會館這座見證元通古鎮“水陸碼頭、商貿重地”的歷史建築重現她的原貌。
    同時,古鎮的其他古建築業同時恢復修繕。張家大院、彭家大院、劉家大院和省級文保單位陳家大院,等修繕工程已竣工可接待游人參觀。黃氏故居、古當鋪和麒麟街民居、黃氏宗祠、王國英故居、天主堂和永利橋等建築也完成修繕,可作為古鎮的參觀點。古鎮的重建標志性建築——閘子門、仁裡鄉牌坊等也已完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