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東百年德式建築藏著不少謎

山東百年德式建築藏著不少謎

日期:2016/12/15 0:57: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位於緯二路北首的原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已有百年歷史

  “這裡是近代濟南首次出現的西洋住宅組群,簡直就是一片西洋建築的小型博覽園。”“如果拆除這些優秀建築,將會重演第二個老火車站的悲劇。”日前,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古建築專家等人專程到天橋南原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考察,發現這些優秀的老建築裡藏著不少“驚人的信息”。 “目前也許我們還不能完全解碼或讀懂這些老建築裡承載的信息,但只要濟南保護和珍視它們,它們就會慢慢告訴我們更多。”

  ■成片的西洋建築群很珍貴

  16日下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銘所長、建築考古專家陳賓一行一起來到緯二路北首的原“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李銘介紹,這座院子始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德國人修建了膠濟鐵路,負責管理膠濟鐵路的一些德國人就把這座公寓作為高級職員在濟南的家。日本人占領濟南後,這裡又住上了日本人。

  目前,這座院裡有四棟樣式不同的兩層德式洋房和一座平房,加起來有1300平方米。 專家認為,“像這樣成片的西洋特色建築在濟南已經很少了。而且,它的斜對面是以前的德國德華銀行,西南面有原先的德國領事館,東南面是交通銀行老樓,加上北面與它們關聯的膠濟鐵路老火車站……整個組成了近現代歐洲特色的優秀建築群落。這樣集中成片的歐式建築群十分難得。”

  ■德式老壁爐至少山東第一

  進入居民家,每家都有一種德式圓形壁爐。這種壁爐高兩米四,外觀成桶狀,表面是鋼板,內壁是磚結構。壁爐一般設置在室內牆的交接處,這樣的設計既不占用空間,還能兼顧三四間房屋的充分采暖。

  建築考古專家陳賓說,“這種壁爐只在濟南的這種德式建築中出現過,在同樣擁有不少德式建築的青島和煙台,卻沒發現這種壁爐。由於設計精巧,雖有近百年歷史,至今依然可以正常供暖。”壁爐頂端有調節通風的調節口,下端設多處卸灰口,送炭口、煙道設計巧妙,既通風順暢,又最大限度地存留了熱量,還保證了壁爐使用百年不堵不爛。李銘所長說,這種德式壁爐不但有使用價值、文物價值、研究價值,巧妙的人性化設計也值得當代人學習。“經歷戰爭後,這種壁爐在德國本土也不見得有了,至少可以說它是全省第一。”

  ■石質懸臂樓梯讓專家驚歎

  通往一座洋樓閣樓的石質懸臂樓梯令專家吃驚不小。這種石質懸臂式樓梯用許多相同大小的石板組成,每一塊石板的一端都鑲嵌在牆壁內部,另一頭懸空。“石板與石板之間利用石材特性把它們拼接成一個整體,巧妙地利用建築力學的原理,分解了石板受力。這種設計既節省建築成本,同時也減輕懸臂樓梯對牆體的壓力,又提高樓梯的承重能力,使之更美觀、耐用。”李銘所長說,這種懸臂樓梯他只在德式的青島總督府發現過,在濟南還是第一例。樓梯休息平台是三塊石板對接的,更讓專家吃驚的是,本來應該是通梁的總承重的石質樓梯橫梁竟也是兩塊石頭對接的,近百年使用的安全性是怎麼保障的?難以理解。

  ■洋房閣樓采光通風能兼顧

  洋房的閣樓層高約三米,以松木為主要材料,望板由松木組成,木板上面掛瓦。房屋的梁架由磚石和松木制成,利用牆體承重。梁架規整,沒有因受潮而變形。閣樓的四邊設有窗戶,不僅美觀,而且有利於通風。據李銘所長說,像這種約三米層高的木質閣樓,木料歷經百年仍不朽不爛,而且保存如此完好,在濟南實屬罕見。

  專家觀點 拆了重建不是保護

  相關專家認為,這些建築應該原樣保留下去,成為濟南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畢竟像這樣的上世紀早期的鐵路建築已經不多了。“拆除重建不是保護,那種異地重建的所謂保護是對這種文物的一種破壞。沒有人能復原它們,只能毀掉這些優秀建築。”

  據介紹,濟南是我國最早、也是最成功自開商埠的城市。李銘說:“濟南是歷史文化名城,而這樣的建築是歷史文化名城具體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周圍開埠時的老建築、老宅子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並且在一個小區域內建有多種樣式的小樓,濟南目前只有這一處了。這樣的建築一旦失去就再也不會有了,具有非常高的保存價值。而且,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是市中區文化局在2004年11月正式公布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在法律上也是受到保護的文物,絕不能隨意拆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