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建築師大贊海口騎樓老街_騎樓老街文藝范十足
日期:2016/12/14 21:26: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往來於這裡的汽車變了,但房子沒變。”路易斯對照一張拍攝於1942年間的騎樓老照片啧啧稱歎,在他眼中,海南與巴塞羅那有諸多相似之處。在海口呼吸著溫潤清新的空氣,欣賞著極具藝術和文化氣息的騎樓老街,與自己身處巴塞羅那時的那份閒情逸致很是相像。
從路易斯深邃而迷人的雙眸中,我們讀到了他對海口騎樓老街的喜愛。那麼在社會發展中如何更好地保護海南的歷史建築?1月16日下午,在海口南洋騎樓文化展示館,來自西班牙巴塞羅納的著名建築師LLUISBRAVOFARRé(中文名路易斯)和藝術設計師MONSTERRATBIGASVIDAL(夢思)帶來了一場《巴塞羅那城市的保護與更新》演講。
當天,路易斯還接受了記者專訪。
初體驗:騎樓老街文藝范十足
記者:您對這裡的印象如何?
路易斯:我第一次來到海南,溫暖清新的海口讓我感覺很親切。在如此有地方特色的騎樓老街,能與中國諸多在建築領域有一定建樹的朋友一起探討舊城改建的保護與更新,我倍感榮幸。
盡管已過去了近百年,但走在老街中,游人可以沿途逛街,我能欣賞到街邊古老建築的美,都代表著海口文化。在建築美學上,騎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柱子、牆面、陽台等獨具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柱廊等有著巴洛克風格,人字形的屋頂還覆蓋著青瓦,這種建築結構融合了中國古代傳統、西方建築和南洋建築風格,還受到了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建築與藝術、生活融合得恰到好處。
記者:您能否從建築藝術角度具體舉例講一講您眼中的騎樓老街?
路易斯:這條歷史街區能將古建築與藝術文化結合得如此緊密,讓我很驚喜;房間內處處體現的“和諧”讓我很舒服。“和諧”體現在公共空間的運用。比如在自在咖啡館內,它的後院就是公共空間,那裡既有結合了中國傳統風格和東南亞建築風格的戲台子,還有魚池等自然景觀。成排的桌子還被榕樹、三角梅、菠蘿蜜樹環繞著,既方便游客休息,又便於他們觀賞古建築美。
再比如海口南洋騎樓文化展示館三樓的沙龍,陳列著各種各樣的藝術雕塑,張貼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書法和水墨畫,陽台一角,種著的綠色植物生機勃勃,和諧而自然,建築的感官性就這樣在建築的景觀設計和周圍環境中展現了。
海南日報記者:保護古建築就是護住了城市的文化歷史;更新古建築,則賦予了古建築要與城市化共同發展的使命,而給市民和游客提供新空間。從“更新”的層面看,您認為騎樓老街怎麼樣?
路易斯:中西結合的文化、開放的室外空間、完備的商業板塊,為騎樓老街的觀光旅游和休閒服務做了很好的基礎。與老照片相差無幾的街道、建築以及斑駁的牆體都表明著這仍是一座百年古建築,但營業的商鋪還有廣告、燈箱、空調等設施,以及往來的行人則體現了這裡的現代化和商業化,充滿生活氣息。
再比較:舊城重建要有完整的城市發展機制
記者:您一直說海南與巴塞羅那很像,請您具體談一談兩地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
路易斯:海南與巴塞羅那的經濟結構都以旅游、度假為主,兩地針對淡旺季旅游的特點也都做了相應的經營策略。巴塞羅那歷史街區和海口騎樓老街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也有相似之處,二者都認識到了古建築保護不僅僅是保護建築主體,而是要將古建築特色與藝術、文化相融合。
巴塞羅那雖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但她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一直在堅持建城之初的規劃。巴塞羅那市政府保護建築的力度也很強,老房子的裝修方案必須交給政府相關部門審查,確保方案不會破壞房子的歷史風貌;老街中增設商鋪的規格也有明確規定;室內原有的裝飾可以替換,但建築外觀必須原封不動地保持本來面貌,就連簡單的粉刷也要向相關部門備案,很多居民都加入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
記者:在保護與更新中,您認為建築家與藝術家要怎樣結合?
路易斯:正如夢思所說,對於同一棟建築物,不管是尺寸還是設計,建築師與藝術家的視角都不相同。藝術家總是會將藝術元素帶到古建築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中,可以讓一棟建築物的呈現更為豐富。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當地生活的百姓、文化學者的想法同等重要,怎麼為一棟建築增添人文色彩?怎樣更新才能更加凸顯建築物的藝術、生活和文化內涵?這就要靠不同思維的碰撞。否則,古建築就永遠只是一張照片,單調且冰冷。
海南日報記者:今後騎樓老街的保護與更新要注重哪些?
路易斯:海南有獨特的文化和傳統,設計者需要在社會發展中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歷史建築,在城市發展機制中穩步前進。我簡單地舉例,目前騎樓老街汽車太多,今後騎樓老街的保護與更新工作要注意交通問題,可建立公共停車場,以新城市發展的交通體系為基准,達到古建築、藝術、文化和生活的融合。
騎樓街區: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1月16日,第二次“老街講壇”在海口騎樓老街開講,遠道而來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建築師LLUISBRAVOFARRé(中文名:路易斯)、MONSTERRATBIGASVIDAL(中文名:夢思),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教授、清華大學金笠銘教授、重慶大學黃天其教授等建築界、文藝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闡述他們心目中的建築設計與文化的關系。
上午,專家和建築師們來到騎樓老街參觀,一座座古老的騎樓撞入專家們的視線。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是沉澱的歷史。暢玩於古樸的騎樓老街,專家學者們親身感受海口的文化古韻,“騎樓建築反映了海口的歷史和發展變遷,她讓時光變得有力量。這裡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在這裡可以讀懂海口。”
“老街講壇”現場,與會者認為,在“保護建築遺產”已成為共識的今天,騎樓老街已不是要不要重視的問題,而是重視之後如何更好地保護好騎樓的問題。
西班牙巴塞羅那著名建築設計師夢思說,保護騎樓老街一定要延續海口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將文化、藝術等元素與老街建築相結合,重在保護構成街區外觀的歷史環境要素,保護能夠反映該地段特色風貌的整體空間尺度,延續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才是關鍵。城市保護不僅是建築師的事情,也是藝術家、文化人、學者的共同事情。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文化建築,應該是文化性、實用性與經濟性的完美結合,既要看得見文化,也要看得見市場。
在這方面,南京市有例可鑒。南京市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既有老城保護的民間志願者,還有文保、歷史、規劃、宗教、生態等多個領域的省內外專家。城市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選址和工程設計方案,所有歷史建築的拆除、遷移或翻建都必須經專家委員會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動歷史建築,專家可一票否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師金笠銘教授結合國內外成功歷史建築保護案例指出,騎樓老街的保護不是保存重建,而是激活,賦予騎樓以時代活力,“看到騎樓老街的修繕成果,我對這種‘做精做細’的保護非常贊同。”海口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陳運山說,“高大上”不應是騎樓老街改造的目標,保護騎樓老街應讓每一位社會公眾能都知曉、參與。今年初開辟的“老街講壇”作為海口老街第一個民間文化講壇,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樞紐,讓外界了解海口文化、讓海內外文化走進海口,這樣海口騎樓老街保護事業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發展。
騎樓保護始終繞不開如何開發這一難題。“建築是骨架,業態是肉體,資本是血液,文化是靈魂。”在現代化進程中,這種可循環發展的古建築開發理念如何實現?
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教授認為,每到冬天,北方城市常被“霾伏”,很多人想到海南,然而,海南不光有好氣候、好沙灘,海南還有文化,如果說建築是老街的“體”,文化就是老街的“魂”,要以文化產業發展讓老街“動起來”。陳為邦直言不諱,“騎樓街區的交通網絡滯後於城市發展,部分騎樓建築還存在消防隱患。”
在文化注入方面,目前騎樓老街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海口市騎樓辦副主任趙愛華則說,目前騎樓老街正在做業態調整工作,將原先的古老建築轉變為休閒業態,正在引進帶有某種特殊的社會印記和文化氛圍的時尚,包括會展、藝術、博物館、酒吧、咖啡等。2016年春節前後,大批旅游文化新業態將形成一個高峰,許多老字號陸續進駐老街,多個旅游文化展示館將陸續開展,多個演出活動也將陸續開放。
“現在騎樓老街的新業態還沒有調整完,生意季節性波動很大”,談到騎樓老街未來走向,藝術家劉運良認為,老街可以進行合理的旅游化改造,比如騎樓老街一樓的門面很貴,而二樓、三樓卻長期閒置,可以把二樓、三樓打造成畫家的畫室;再比如,可以在老街多增加點座椅、遮陽傘等。他認為,作為海口城市靈魂的海口騎樓老街,政府再怎麼加大保護和宣傳力度都不為過,他也期待著海口騎樓美好的明天更早到來。
一場中外建築師與藝術家的思想交流與碰撞,讓這個剛剛誕生的民間講壇洋溢著濃郁的學術氛圍。建築與文化藝術從來就密不可分,對於騎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