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新市古鎮:開放的“古鎮博物館”(足跡)

新市古鎮:開放的“古鎮博物館”(足跡)

日期:2016/12/14 10:19: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雪中新市。許哲鋒攝
 

   “人家兩岸柳陰邊,出得門來便入船。不是全無最佳處,何窗何戶不清妍。”宋朝楊萬裡《舟過德清》詩裡的水鄉意境,是對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最貼切的寫照。

    京杭大運河自杭州北上30公裡許,便是河道如網、水街相依的新市。與其它古鎮古城景區不同,新市更像是一座不設圍欄、不收門票的開放式“古鎮博物館”。

    看風景 古橋古宅古弄

    新市古鎮被水分割成18塊,又由72座橋梁連成一片。5公裡長的市河與古運河相接,鎮內河道縱橫,古橋林立。

    漫步依河而建的古鎮老街,河埠走廊幽靜漫長,一個個河埠頭仿佛在訴說著當年舟來船往的繁華,難怪有人說這裡有“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望著“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新市人會告訴你,當年電影《林家鋪子》《蠶花姑娘》就在這裡拍攝。

    新市有大批建於明清時代的古園、古宅、古橋,至今保存完整。古鎮現存傳統街巷20余條,近百幢廳堂。還有12座古橋梁,3座寺廟,明清駁岸1500米,保留較完整的古河埠碼頭130個,古建築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古運河與傳統街弄、古橋梁、古民居,以及古剎、駁岸等共同構成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古鎮。

    一座老宅就是一道風景線。風格獨特的走馬樓,工藝精湛的磚雕門樓,飛檐翹角的屋脊,遠遠望去,仿佛是一件歷盡滄桑的古玩藝術品。俞吉祥、方伯第、愛敬堂、錢宅等老宅,粉牆黛瓦,風味尤為獨特。

    老宅深處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弄堂。最有名的是明朝時就已出名的胭脂弄和長180米、寬1.7米的鐘樓弄,弄的一頭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優雅的迎聖橋,古剎、小橋、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構成一幅古樸的圖畫。

    西河口是新市一條典型老街,南始陳家潭,北至朱家橋,長約二裡。市河緩緩流淌,千百年來,咿呀而過的槳聲楫影,曾勾起多少沿河人家的遐思。太平橋就橫跨在小西河上,兩側欄桿至今仍保留石獅數個。當地流傳這樣的風俗:新婚男女從橋上經過,可期太平吉祥。

    品文化 民俗歷史交融

   “魚米之鄉采桑忙,兩岸青青萬枝桑。”

    新市歷史上是蠶絲產地,為追念西施的民俗“蠶花廟會”,每逢清明,萬人狂歡,堪稱江南一絕。

    為弘揚民俗文化,新市修舊如舊,已打造了10多個文化藏館,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文物保護點17處、歷史建築20處。2012年國家文物局已將新市作為“江南水鄉古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運河文化、宗教文化、蠶桑文化在這裡交融,新市自東晉至晚清的千余年間,佛教、道教文化興旺,先後建成的寺廟庵堂達30多處。隨著歷史的變遷,大多已遭戰亂毀壞,目前保存完好的有覺海寺和劉王廟兩處,都有較高的觀賞和考古價值。

    享美食 特色小吃豐富

    新市羊肉堪稱一絕,制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選自一年生湖羊,用文火加醬油、紅糖、饴糖等數十種調料焖煮一整夜,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張一品羊肉”如今已成為浙江的百年老字號。

    漫步新市街頭,還有“全羊宴”等100多個羊肉鋪。今年11月1日,古鎮舉行的“開羊刀”儀式吸引了不少游人。叫一份仙潭老湯羊肉面或酥羊大面,再來一小杯黃酒,頓時羊肉醇酒四處飄香。

    此外,茶糕和芽麥圓子,也是來新市要嘗嘗的特色小吃。新市茶糕采用糯米粉蒸制,中間嵌一團絞碎的豬肉。剛出鍋的茶糕香氣四溢。咬一口,油潤香糯,滋味悠長。而芽麥圓子,是新市四鄉八村農家的傳統點心,大多為農家自制自食,也有為饋贈親友而特地制作的。芽麥圓子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小麥芽、棉線草、白糖、芝麻等,是純綠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軟,冷食尤佳。

    游人到新市古鎮玩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古鎮的文史館、明清木雕館、民間藝術館、蠶文化館等7個展館和覺海禅寺,分別需要購買10元的門票或50元的門票套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