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山牆所有的建築都透著一種古老滄桑的味道
日期:2016/12/15 1:35:3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腹貼大運河,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碧澄流長的水成就了它的繁華,使它變成了一件文物、一個敞開的博物館和一部耐人尋味的歷史書籍。窯灣與歷史牽緣是在隋炀帝開鑿大運河後,船夫每經此地,總在這個曾是古窯址的彎頭處歇腳避風,窯灣之名由此而來。
現存的青瓦古民居、商會館、古廟、碑亭、古橋、古槐、古松都顯示著古鎮的悠久歷史。它的飲食文化也獨具一格,桂片雪花糕、小脆子等面點食品取自天然,五味俱佳而不失平和;綠豆燒酒在清乾隆年間即為貢品;信昌醬園至今還生產甜酒和鹹菜,上百個醬缸整齊地排在一起,上面覆蓋著罩笠,很是壯觀。
陽光映射在灰垩剝落的牆壁上,恍如褪色的油畫。廳堂、門樓、廂房,仍保持了舊有的格局。鋪地的方磚長滿了青苔。被歲月煙塵熏黑的屋捨內,那些雲頭、斗拱和粗大的廊柱,顯示著昔日的華貴。令人驚訝的是無數的雕刻,那些各具風姿的人物、花鳥、走獸,在經歷了時光的淘洗後依然光彩照人。古鎮內的河流由西向東流經全鎮,河上橫跨著明代時期的古橋七座,沿河建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明清住宅,這些住宅多為豪宅,是鳴鶴葉氏經營國藥業發家致富後所建。鹽倉走馬樓是我國南方四合院群體中很有個性特色的古建築。
馬頭山牆,所有的建築都透著一種古老滄桑的味道,門樓的磚雕精致美觀又極富韻味,磚雕圖案除常見的花鳥、吉祥紋樣外,還有不少戲曲人物和小說故事圖樣。古鎮似乎也增添了一份超凡脫俗的神秘色彩。仿佛從顏色鮮亮的五彩世界走進了一張老舊的黑白照片裡面,時間在這裡像是凝固了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慢了下來。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來到正在建設的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工程施工現場,親切看望慰問工程建設者,考察工程施工進度和建設情況。他要求各項目主管部門和施工、監管單位,要統一認識、明確目標、科學施工、精心管理,保質保量完成重點項目工程建設。
白瑪赤林一行考察了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主體工程建設情況,聽取項目負責人的介紹。他說,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是西藏重要的民生工程,希望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為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項目建設提供優質的服務,創造良好的環境,確保青瓦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科學施工、確保質量,努力把自然科學博物館建設成為西藏的精品工程,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發揮重要作用,為建設團結、民主、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西藏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