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鄞州文物古建白蟻防治

鄞州文物古建白蟻防治

日期:2016/12/14 21:24: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直以來,蟻患和火災是木結構建築保護中的兩大威脅。昨天,為鄞州區區級文保單位養正堂進行白蟻防治的專家龔英雄告訴記者,他正在為鄞州區不可移動文物中的木結構建築進行大范圍的白蟻防治。

鄞州文物古建白蟻防治

  春夏之交溫度濕度適宜,白蟻往往在此時節大量繁殖、築巢產卵,對本就比較脆弱的文物古建木構件產生破壞。白蟻的破壞主要體現在其築巢產卵的習性上,白蟻巢以木質纖維為主,融合一些土質、砂粒、排洩物和唾液,進而黏合而成蜂窩狀或片狀結構,令建築木構件內部形成疏松質地,從而破壞木結構建築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建築結構的承重能力和抵御能力。

  在進行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的基礎上,鄞州區文管辦今年排查統計了一批存在白蟻蛀蝕情況或潛在白蟻危害的木結構建築,約120處,包括它山堰附屬廟宇、塘溪四大名人故居、馬友友故居、寶慶廟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為此,鄞州區文管辦還專門成立了白蟻防治臨時領導小組,聘請浙江省內有關古建築白蟻滅殺防治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藥物誘殺、噴粉滅殺等方法,進行滅治。通過對木柱、木門框、木窗框、木門檻和木構件等,進行白蟻防治專用藥物塗刷和灌注預防,掃除蟻患,保護文物古建的內部結構和外部風貌。據悉,鄞州區還將加快建立白蟻防治定期巡查制度,每年春季對木結構文物古建開展白蟻病害排查復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