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對待這些古建築和古街道能將其遺產化是個雖無奈卻不錯的選擇

對待這些古建築和古街道能將其遺產化是個雖無奈卻不錯的選擇

日期:2016/12/15 1:35: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這種社會聯系或共同生活方式產生關系親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體。但在近現代中國,這些生活的共同體被不斷解構,被不斷消滅。老街,不過是中國社會傳統社區被消滅之後剩下的物質層面死物,而剝離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及由這些人組成的社區,這些死物之上,不論開出怎樣的花朵,都算不上怪事。如果我們能忍受那些老街道變成酒吧一條街,變成劣質旅游用品大賣場的琉璃瓦街道,又為什麼不能忍受這國子監風水街的存在呢?

    南京第六批重要近現代建築和近現代建築風貌區正在報市政府批准,其中包括了52處老建築和2個近現代建築風貌片區。公示的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有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和石窟寺及石刻等99處。據悉,騰輝塔位於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始建於1738年,系國內罕見的貝灰夯築“塔上塔”建築形制,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當時興學育民和教化養民的場所,該書院是汕頭地區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書院。他按照時間順序把一系列重要發現和史料記載串聯起來。20世紀70年代,村東發現兩件石斧、一件用於制陶的陶拍和一根用於碾谷物的磨棒,都是距今約七八千年的磁山文化的典型器物。村北的虛糧墩一帶發現有商代的陶器殘片。

    盤陽村西的法濟寺中有一個北魏時的佛座,上面雕刻有48個北魏時期的人物,是迄今為止林州市發現的最早石刻。《林縣舊志》記載,五代和宋代曾在盤陽設采造務,在這裡設置監官和工匠600余人伐木,通過漳河水運至河北,以供琉璃瓦建築城池、倉庫和制造兵器所用。東巖摩崖石刻位於潮陽區城南街道東山南麓,是“潮陽八景”之一,其歷史橫跨五代,石刻藝術價值甚高、石刻內容豐富齊全,是廣東省現存較集中、規模較大的摩巖石刻群。這一切比較完整地記錄了一個村落的變遷。河南省考古學會會員、林州市文物管理所研究員張增午對位於漳河邊的林州市任村鎮盤陽村進行多次考察後認為,該村有著7000年的歷史,文物古跡的時間連續性強,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基本上都是各地對於能夠入選此目錄的歡欣鼓舞,各地政府摩拳擦掌准備大干一場之類。這些老街,在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幾乎已經可想而知了。在今天對待這些古建築和古街道,能將其“遺產化”,是個雖無奈卻不錯的選擇。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大門、梅園新村民國時期琉璃瓦建築風貌區、民國時期總統府建築風貌區、天目路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西白菜園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寧中裡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江南水泥廠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該大門是三青團中央團部大院的僅存建築,始建於1935年,屬新民族形式,上刻蔣介石親筆題詞“親愛精誠”。後者則是處在棲霞區的城郊部,始建於1935年,原由陳氏家族等民族資本所創,時為國內規模最大,設備和工藝最先進的水泥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