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近些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投入有明顯增長但從財政總體實力來看還

近些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投入有明顯增長但從財政總體實力來看還

日期:2016/12/15 1:35: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市政府副秘書長井益田主持。會上,市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文物旅游局局長惠善利貫徹落實了國家、省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確保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任務全面完成。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協作,精心組織,密切配合,確保普查質量。要科學實施,保證質量,全面完成全市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任務。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各階段的工作部署,認真開展普查,確保按時完成普查任務。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全力推進青瓦文物保護的社會化進程。各文博單位要充分發揮專業人員主力軍作用,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活動。

    文物資源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它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對文物價值的認識,是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加深的,文物資源應該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然而,事實上文物資源和文化遺存又在遭受著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不斷走向非正常的消亡。一是必須好好學習,真正領會其實質,在思想上明確崗位、職責,在工作上明確權利、責任,在協調上明確主次、度量。二是必須大力宣傳,使宣傳不走形式,通過宣傳引導,取得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取得全社會的理解。三是必須依法行政,對造成文物損失的要依照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治安、行政、經濟處罰乃至刑事追究。

    各級政府依法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看,我國文物保護事業發展水平和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的地位還不相稱,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一定差距。當前文物保護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需要加以盡快解決。一是政府對文物保護的戰略思考和自覺性不夠。如何將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最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保護下來,並讓它們發揮應有的文化作用,這些都是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正是這方面自覺性的不足,戰略思考的不到位,才產生一系列保護方面的問題。二是法律制度和管理機制落後於管理工作的需要。《文物保護法》盡管經過了兩次修改,但現在明顯在很多地方已不能完全適應文物保護的需要。除了法律以外,一些管理制度也跟不上。

    近些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投入有明顯增長,但從財政總體實力來看還遠遠不夠。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遺存要保護,要從觀念上轉變才能加大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四是文物保護人才匮乏,在文物保護方面有發言權的專家太少。對於文物保護這種社會公益事業,國家應該給予更多的人才投入。明十三陵永陵和茂陵的青瓦修繕保護情況,圓明園含經堂遺址的考古發掘和保護情況,歷代帝王廟、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單位騰退、修繕後的合理利用情況,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展品保護情況,同時召開座談會聽取了相關單位的匯報和建議。

    將發展經濟與文物保護工作對立起來的也大有人在,我們作為基層文物工作者,一定要理直氣壯地提出:破壞文物就是對民族犯罪,對國家、人民的犯罪,文物保護工作做不好,上對不起蒼天和祖宗,下對不起黃土和子孫。特別是文物部門內部也長期存在不同意見,是造成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法》的認識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要以學習、宣傳、貫徹《文物保護法》為契機,澄清認識,統一思想,共同做好《文物保護法》的實施。法律本身就是約束、規范人們的言行,統一規范工作實踐的准則。不理解文物工作的性質,還怎麼能支持文物工作的開展,維護文物部門的合法權益,保護文物資源呢?文物執法難、違法行為糾正難,固然有很多客觀因素,但《文物保護法》的學習宣傳力度不夠,應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檢查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領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劉永治上將任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馮長根、鄭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沈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