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重要出口口岸——海豐鎮
日期:2016/12/14 10:14: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海豐鎮遺址位於黃骅市羊二莊鄉海豐鎮村和楊莊村之間,總面積約有50萬平方米。為配合朔黃(山西朔州-河北黃骅)鐵路建設,河北省文物考古人員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超過2200平方米,清理處灰坑100多座,灰溝10條,建築遺址20余座,水井2眼,灶17個,道路6條,磚砌遺跡3處,出土大量文物。
黃骅市博物館館長魏蘭香介紹說,海豐鎮遺址出土的文物以瓷器為最多,形制特殊的器物也屢見不鮮。瓷器主要有碗、盤、碟、俑、枕、瓶、罐、盆、骰子、圍棋子等,主要釉色有白、黑、醬、青灰、雙色、絞胎等,有印花、刻花、剔花等裝飾手法,紋飾有鴛鴦、魚、牡丹、荷花、山石等。
魏蘭香說,這些瓷器至少有定窯、井陉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等窯口的產品。其中定窯、井陉窯的印花,井陉窯的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剔劃、紅綠彩,耀州窯的青瓷印花等都十分精美。
據了解,海豐鎮遺址內還出土了大量銅錢,有“祥符通寶”、“皇宋通寶”、“皇祐元寶”、“熙寧重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政和通寶”等。同時還出土有眾多的圍棋子,表明金代海豐鎮一帶圍棋的盛行,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經濟和生產狀況。
考古專家認為,在同一個遺址內出土眾多窯口的精美瓷器,足以證明海豐鎮在古代就是重要出口口岸。近年來東亞、東南亞國家出土的相當一部分宋金時期的中國北方瓷器,很有可能是從這裡運出去的。
專家稱,海豐鎮遺址的發掘,填補了中國北方瀕海口岸考古的一項空白,為尋找北方海港遺址、研究中世紀瓷器外銷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對於探尋北方古代港口城鎮的歷史變遷、推動手工業發展史、交通史、對外經濟交流史等的研究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