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坑土樓群的春貴樓,門口通道上堵著廢棄的木板、木椅等,一進樓內,各種雞籠隨地擺放,一些村民的生活物品也直接擺在過道邊,游客行走顯得擁堵。每家每戶都在銷售種類都差不多的商品,因為天氣炎熱,樓內多戶商販在土樓院子裡。支起艷麗的遮陽棚。“土樓一樓原本是廚房,可如今成超市了。合川正建設中國知名旅游城市,依托文峰塔建設的文峰古街,沉澱著“巴國別都”的歷史文化。
文峰
青磚古街的前身,叫做白塔街,因有一座主體白色、清嘉慶十五年修建的文峰塔而得名。這裡曾經商賈雲集,也是“川鹽”中轉地,因為水碼頭的沒落,白塔街也沒落了。這需要好的項目來作支撐。文峰古街是巴渝民俗風格建築的代表,在建設中,汲取市內外建築精華,再現合川白塔街往昔車水馬龍的景象,展現著古樸的老街歷史文化。文峰古街與寬窄巷子各有特色,寬窄巷子展示著蜀文化的秀美,文峰古街有著巴文化的質樸剛毅。”文峰古街開街不久,正培育商業業態。
現在進行的就是踏步石材鋪設。5月27日後,金台觀將重新和市民見面,它除了繼續保持“金閣流霞”的建築風貌外,還彰顯寶雞“晨鐘暮鼓”的旅游景觀。三進合院式布局“順德會館”,這處青磚石瓦、雕龍刻鳳的嶺南風格建築承載了幾百年來旅居陵水的順德人情懷。但幾百年過去,這處文物卻輝煌不再,還一度淪落為歌舞廳、台球廳。原來老祖宗留下了這麼多寶貝!與湯溪其他村莊一樣,當時寺平村的村民以務農為生,如能發展旅游業,收入肯定能多起來。 原本沒有名字的古建築被發現是“國舅府”,連銀娘曾經住過的小院子都確認了。這些老房子注入了文化內涵後,一下子鮮活了起來。
會館牆外的電線縱橫交錯,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在會館的東北面牆壁上,各種小廣告格外刺眼,搶光了掛著的兩幅宣傳標語“文物是國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在會館第一進大廳,停放著一輛電動車,左側套間裡,兩台麻將機顯然常有人使用,庭院裡,兩張破舊不堪的台球桌堆放在左側,和它們作伴的,是零零總總的雜物。順德會館的存在對我們研究古代建築風格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由於會館又是陵水縣農民協會成立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修繕後,會館將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
這裡交通設施完善、旅游要素齊備,目前,合川旅游宣傳營銷中心設在文峰古街,為旅行社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還恢復了會江樓等合川的歷史建築。會江樓原在對岸鴨咀,是與武漢黃鶴樓相似的建築,後來消失了,在文峰古街內得以復建,是一種彌補,也讓人欣慰。劉道平還建議修古戲台,增加文化內容。 文峰
青磚古街前期建設工作是成功的,建築規劃具標桿性,商業規劃具前瞻性,為成功開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接下來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二次軸指東西兩門連接的道路次軸和生態健身廣場與多功能廣場之間的健身休閒軸;“七片區”指主軸線上道觀主景區、景區入口處的水景文化區、主軸線以東的生態健身區、西側多功能廣場區、景區主軸線東南的古玩博覽區、主軸以東的三疊崖自然景區和園林風景休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