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唐宋時期的建築遺跡已經非常難以看到
日期:2016/12/15 1:34: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毛裕青瓦古鎮歷史悠久,唐朝稱“龍舌壩”,後建茅峪鎮。明末興場,其地北依雞子頂山,扼縣東、縣北水陸交通要沖。明、清兩代皆為川東北軍事重鎮,宋寧宗丙辰歲(公元1196年)四川安撫使安炳為防金兵侵蜀,在此建城堡以之防衛,明末設副總兵府以鎮川北。只有娘娘廟附近山坡上四株參天大樹成為古鎮滄桑歷史的見證者。古鎮坐落在龍舌壩上,街道長1800米,寬6米,建築面積9000余平方米。古鎮房屋保存完好,建築風格系典型的川東民居,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幽長小巷,青石板街道。
我們常說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唐宋時期的建築遺跡已經非常難以看到,甚至一些建築師為了研究唐代長安的規劃布局而到日本的京都去,日本古建築修復用傳統方法,連斑駁剝落的地方也不加掩飾塗彩,刻意保留歲月的脈絡印跡。如果需要拆遷,就要得到有關部門的層層審核”,阮儀三教授說,“反觀我們的一些地區,拆除民國時期的房子也是覺得不可惜,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阮儀三教授表示,現在我們一些人覺得拆了之後還可以重建,但事實上,歷史遺產保護要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在保留古建築基礎上原樣原修。要讓老建築延年益壽,最大價值就在於保存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積澱。
會議討論了當時的形勢與任務,總結了反“六路圍攻”以來的政治工作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統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成為至今流傳的“紅軍精神”。古鎮上讓人難以忘記的是忘城門上、牆壁上的石刻標語,如“實行共產主義!”“打倒國民政府!”“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蘇聯!”“擁護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川陝工農解放萬歲!”等。堪稱毛裕古鎮上的“活字典”。八十年代,程大爺參加過古鎮上紅色歷史文化遺址的普查工作,對古鎮情況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其實,毛裕鄉境內的紅軍石刻標語還很多。當年紅軍駐扎在古鎮後面山頂上,書寫了好多石刻標語。對古鎮進行了科學規劃。他們在鄉財政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維修了古城牆300余米。同時,還對街道進行了徹底整治,修復了娘娘廟,對民居、紅軍標語及各種遺跡制定了相關的保護措施,禁止居民對房屋擅自進行改建。
原因無非是其地理位置占據京城的黃金地段,價值連城。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北京城,不應當只追求城市布局和建築特色,而更將有著人文底蘊和歷史遺跡的青瓦古建拆除,特別是一些歷經千百年風霜洗禮的舊時建築。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所在城市的知名度。而相比之下,中國雖然近年來加大了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但由於監管不力而造成的文物古跡被毀事件卻時有發生,這不能不說是對當下文物保護制度的一種诘問。作為中國著名建築學家的梁思成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一再陳情相告:北京城的整個形制既是歷史上可貴的孤例,又是藝術上的傑作,城內外許多建築是各個歷史時期的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