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沈陽長城磚”2007年就已被市檔案館珍藏

“沈陽長城磚”2007年就已被市檔案館珍藏

日期:2016/12/15 1:20: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前日,某網友在網絡上展示了在北京密雲縣牆子路長城游玩時,發現一組印有“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字樣的長城磚。本報對此進行報道後,引起了相關專家的注意,同時向記者透露了相關信息。早在2007年,沈陽市檔案館已收藏印有“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左部造”的長城磚

  昨日,記者在沈陽市檔案館展覽室中看到了印有“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左部造”的長城磚。這塊“長城磚”完好無損地被保存在透明玻璃罩內,該塊磚長約20厘米,高度約為6厘米,顏色為淺灰色,從側面看,能清楚看到“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左部造”字樣。

  沈陽市檔案局副局長許光明介紹,這塊磚於2007年被沈陽市檔案館所珍藏,“2007年和工作人員曾到北京密雲縣大城鄉泉水河村牆子路長城考察,在該段長城看到了印有‘沈陽’、‘德州’等字樣的長城磚,在長城部分坍塌處發現了這塊磚,辦理文物收藏手續之後,將這塊寶貴的磚珍藏在檔案館中。”

  許光明表示,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代改沈陽路為沈陽中衛,增加了駐軍,遼東軍事重鎮地位更加突出。明代的沈陽商業興隆,交通便利,是東北驿站的樞紐,1388年在元代土城基礎上修建了磚城,以利軍事防御。

  許光明說:“史書記載,嘉靖、萬歷年間,牆子路長城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役。牆子路長城屢遭戰火後於萬歷三年重建,再毀於萬歷十年前後,而後再次重修,這是萬歷十年牆子路長城重修牆磚的由來。明代修建長城,會在全國各地征召民工一起修建,民工會編成營隊,由官員統一管理,如果征召的民工是從沈陽來的,就稱為沈陽營。修建長城,經常是要換班的,秋防,應該是說的這批人是秋天去修建長城的。在牆子路長城,可以看到河間營、沈陽營的印記,沈陽營在施工過程中自己燒磚,為保證燒制牆磚的質量,後期可以追查來源,會在部分磚體上烙印,以示為哪個營隊修建,這是沈陽人參與建造萬裡長城最直接的證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