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4月起,柯橋區對全區1050處歷史建築進行詳細摸底,目前實地普查階段已結束。
據介紹,歷史建築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在柯橋區,歷經滄桑的古建築各鎮街都有存在,然而一些承載地方特色的老建築,此前因夠不上“文保”標准,漸漸地被毀損和遺失。
承擔此次歷史建築普查和名錄編制工作的紹興越州都市規劃設計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柯橋有悠久的采石歷史,在普查中發現了不少古建築的石梢牆、石門窗、磚雕等,具有地方建築特色。
為了摸清家底,有關人員特意考察學習了寧波、杭州等地歷史建築普查的方法,邀請專家上課,並形成一套有柯橋區特色的普查登記方案。“GPS坐標,北緯30°08′24.0″,東經120°29′20.0″,前廊月梁以及雀替分別雕刻‘纏枝花紋’和‘神話人物’圖案,是一處比較有特色的小台門建築……”這是對安昌鎮王家橋穗康錢莊實地普查後,工作人員在登記表上所填寫的信息。
記者了解到,在本次普查中,登記的內容涵蓋了年代、類別、建築規模、歷史文化價值、建築風貌、建築質量、毀損狀況、建築結構、現狀使用情況等。同時,附上了大量照片以及建築物定位圖、平面圖。
相關人士表示,一份詳細的歷史建築普查報告不但能做資料,也能為今後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提供參考。前期實地調查結束後,專業人員還將對資料進一步整理、歸檔,並請專家論證各歷史建築的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