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惠安縣紫山鎮的百年古厝建築群繁華的典

惠安縣紫山鎮的百年古厝建築群繁華的典

日期:2016/12/15 1:34: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提出疑問。國家文物局長勵小捷立即與北京市文物局核實,當場回復“康有為故居不會拆”。勵小捷還表示,市級文保單位維修也要報國家文物局批准。許欽松不解地表示,既然不會被拆,要進行文物騰退,可為什麼由開發商去和居民談呢?“希望不要再有文物單位被拆掉了。拆掉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還怎麼樹立國家文化形象?”

    出席文藝界別聯組討論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表示,昨天上午,他剛走進國際飯店,就聽說大家很關注康有為故居。“我立即給北京市文物局長孔繁峙同志發了條短信,不約而同,我們的副局長宋新潮也給他們打電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目前確實存在很多名人故居發現後沒有被及時公布為文物的情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文物近77萬處,已要求各地政府向社會公布。很多名人都有若干處故居,以康有為為例,列入文保單位的全國有三家。一是廣東南海的康有為故居,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二是青島的康有為故居,現在是省級文保單位,已被列入第七批將要向國務院申報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當年商賈繁華的典當一條街,從青瓦建築群中穿過,如今已被牛圈、羊圈“圍困”,臭味沖天……這是惠安縣紫山鎮的百年古厝建築群。 當地鎮文體中心負責人趙振忠的陪同下,記者一行前往惠安紫山,一探百年古厝群神秘面貌。一片紅瓦翹脊的閩南古建築盡收眼底,一座連著一座,蔚為大觀,整個建築群占地四五十畝。前後共六進,配了五個天井,可以想象當時修建古厝者的獨到用心。”對當地文史頗有研究的鄭成法介紹,這處古厝建築群是他母親婆家祖厝,上世紀初,一場大瘟疫過後,整個村子基本被“滅族”,“只剩下我媽和另外一位親戚”。

    到2007年2月被列為自治區級歷史文化名城,再到2012年3月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年的申報之路,凝結著庫車各族群眾的心血和智慧,也讓庫車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文遠感慨良多。那些獨具特色的古老建築,曾經讓穿梭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賈、游客和名人志士流連忘返。如今,經過幾十年的風雨剝蝕和時代變遷,曾經傲立的古遺址、古民居已經漸行漸遠。真實地反映了各時期中央政權對西域疆土的開發和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發展的狀況。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體系的交匯,形成了復合而又富有創造力的龜茲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發現庫車具備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不久,庫車縣委、縣政府全面啟動和實施了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各項工作。 庫車縣先後普查登記了136座古民居建築,已錄入非物質文化遺產146項,登記在冊的民間藝人有1135位、農民畫家36人。庫車縣積極采取保護措施。庫車縣還樹立文物遺址標志碑、標識牌及說明牌等,對青瓦古民居進行掛牌保護。 從今年開始,庫車縣加大了龜茲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利用,大力開發歷史文化古遺址、古民居、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觀光區,精心規劃建設龜茲風情園、烽燧園、龜茲文化歷史街區、蘇巴什古城景觀、游客中心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